信任、风险和社会偏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信任、风险和社会偏好为主题,通过实验室行为实验和脑科学神经实验这两种前沿实证研究方法,运用四个经典博弈实验对影响信任的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进行了检验,来揭示和探讨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的本质。文章主要回答了如下两个问题:一、信任行为是否是一种基于风险的理性计算?二、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是否/如何受到社会偏好的影响?我们主要通过实验室行为实验和脑科学神经实验分别从行为表现层面和从神经元网络活动层面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验证和探讨。我们首先运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新回归和验证了作为委托人的信任行为是否受到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的影响,以及作为代理人的可信任行为是否受到社会偏好的显著影响。在本文的具体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信任行为与风险偏好、利他偏好(社会偏好的一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可信任行为与利他偏好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验室实验中,我们通过四个博弈实验——分别为信任博弈实验、风险投资博弈实验、增值3倍的独裁者博弈实验和标准独裁者博弈实验分别测度了被试的信任度和可信任度、风险偏好、委托人角色利他偏好和代理人角色利他偏好,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风险偏好无法解释人们的信任行为,而利他偏好则与人们的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实验室行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运用神经经济学最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通过脑科学神经实验对影响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的风险偏好和利他偏好进行控制和剥离,从而从神经元网络活性的角度验证和揭示出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的本质。通过tDCS暂时调节和改变了被试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性(该大脑脑区被认为是与人类的自利冲动控制功能密切相关),我们发现tDCS阳刺激能够有效改变被试的风险决策,但是并不会影响被试的信任决策。该实证结果说明了人们面对风险决策时的行为与大脑的理性计算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存在因果联系,但是面对信任决策时的行为与该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不存在因果联系。该神经科学实验从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层面回答了"信任是否是一种基于风险的理性计算"这一问题,证明了信任决策与风险决策之间在大脑神经元层面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还通过tDCS暂时调节和改变了被试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性(该脑区被发现与同情心和利他动机等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发现对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脑区进行tDCS阳刺激能够同时改变被试的利他偏好和可信任行为。该实验结果从大脑神经功能的层面上证明了人们作为代理人时的可信任行为显著受到了利他偏好的影响,而且该脑区的神经活动与人们的可信任行为和利他偏好之间均存在着因果联系。我们的实验从神经元网络的层面证明了信任博弈中作为代理人的可信任行为的本质是一种利他行为,受到了利他偏好的显著影响。该结果为社会偏好理论提供了新的神经经济学的证据。关于信任博弈中作为委托人的信任行为的本质,我们在行为实验中发现信任决策显著受到了利他偏好的影响,但是在神经实验中没有发现信任决策与利他偏好及相关脑区间的因果联系。由于信任行为受到多种偏好的综合影响,由多个不同的脑区进行控制和调配,不仅涉及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大脑深层次结构(如杏仁核、纹状体等)的神经活动也会参与其中,因此关于信任行为本质的研究,以及如何运用行为实验和脑科学实验对这些相关偏好进行控制和剥离,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行为实验和脑科学实验来揭示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拟对三类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的概况进行研究,从评价机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流传于朝鲜平壤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说。这些传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平壤地区的古代将领。在流传过程中,这些传说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和加工,其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所致炎症因子对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后假腔闭合的影响。方法43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按
"互联网+农业"环境下,福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村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农村网络营销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近年来已经实现了高度普及,并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诸多帮助,然而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着隐蔽性与开放性特点,因此逐渐泛滥的网络信
奔豚又名“贲豚”、“贲豚气”,症见有气从少腹(多由左侧发病)上冲心胸,直达咽喉,头昏眼黑,痛不欲生。少腹或脐左或脐上常可摸到有拳头大之块物,悸动不安,病轻者块物时有时无,聚散无常
<正> 笔者在临床中曾遇一例“奔豚气”患者,取关元一穴,针灸并施,见效迅速,现报道如下.患者孙某,女,42岁.初诊于1996年3月22日.半年前患者受惊吓,尔后自觉一股气流从少腹部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