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炔簇的结构调控与反应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级精确的货币金属(Cu、Ag和Au)纳米团簇作为连接原子与纳米颗粒的纽带,可进行结构的调控与性质的调节,其结构的获得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至关重要。金纳米团簇的长足发展,为银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功能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和物化性质的研究中,确定单晶结构和功能开发是重中之重,探究组装机理、建立构效关系是巨大挑战。基于此,在本论文中以表面配体工程为指导,选取炔基配体为主配体,无机含氧配体、硫代磷酸配体、羧酸配体为辅助配体调控银簇结构,设计合成了几例新型银簇,利用原位谱学手段探究了他们的反应性、转化机理及其发光性能。主要工作如下:一、无机与有机配体共保护的银簇采用无机配体调控银炔簇结构,制备了首例无机配体(CrO42-)参与保护的原子级精度的银簇[Ag48(C≡CtBu)20(CrO4)7](Ag48)。Ag48具有伪五重对称的金属骨架,内核是一个圆柱状的Ag23,被一个鼓状的Ag25外壳层包围,形成Ag23@Ag25核-壳结构。CrO42-在银簇的构筑中起到三个关键作用:(i)钝化Ag23内核;(ii)连接Ag23内核和Ag25外壳层;(iii)保护Ag25外壳层。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单晶结构证实了 Ag48属于14电子体系,并通过理论计算进一步研究了其电子结构和激发态。此外,将Ag48溶解到CH2C12溶液中,在室温下测得发射峰为420nm,而在80K时最大发射峰红移至441 nm。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无机配体构筑银簇的新策略,也揭示了 Cr042-塑造银簇结构的重要表面配位化学作用。二、银炔簇与多金属氧酸盐不对称组装制备Janus簇利用高对称性Preyssler多金属氧酸盐P5W30和银前体[tBuC≡CAg]n制备不对称覆盖的 原 子 级 精 度 的 杂 化 团 簇,也 叫 Janus 簇,{[K(H2O)HP5W30O110]@Ag43(tBuC≡C)29(CN)(CH3CN)2(H2O)}·3CH3CN(Ag43)。P5W30表面覆盖面积仅约60%,Ag43壳层由Ag1 6(tBuC≡C)10和Ag25(tBuC-C)15两部分组成,并被一对Ag(tBuC≡C)2单元连接。ESI-MS表明,在Ag43的形成过程中,tBuC≡CAg逐渐增加并覆盖到P5W30的表面。由于P5W30没有完全被Ag壳层覆盖,在循环伏安法中可以检测到P5W30和Ag的典型氧化还原峰,而且Ag43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效率比P5W30提高了 5.6倍,这表明P5W30与银的不对称组装成功地实现了双功能化。此外,固态的Ag43在78 K温度下表现出近红外发射。这个工作为我们后期合成无机多金属氧酸类配体保护的银簇奠定了基础。三、炔基配体调控银簇内核及其反应性研究采用表面配体调控策略,调节炔基配体成功合成了两例与硫代磷酸配体共保护的银簇[Ag7S6@(MoO4)2@Ag48(p-MePhC≡C)24(Ph2PS2)12]·3CF3SO3·4CH3OH·2H2O(Ag55)和[Ag6S6@(MoO4)2@Ag48(PhC≡C)24(Ph2PS2)12]·2CF3SO3(Ag54)。两者具有相似的 Ag48 银壳层和外层配体分布,不同的银内核(Ag7S6 vs.Ag6S6)。虽然没有发现炔基和银内核之间的直接键合,但是配体效应仍然对银核的尺寸和几何形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更多更强的亲银相互作用,在CH2Cl2溶液中室温条件下Ag55比Ag54的发射红移40 nm。有趣的是,时间依赖的ESI-MS捕获了 Ag55与环丙基乙炔的配体交换过程,证实了 Ag55的反应性,建立了反应动力学关系。本研究不仅为理解表面配体对内核结构的影响提供了一对可比较的例子,而且实现了发光性质的调控。四、二羧酸配体诱导银炔簇结构转化及机理研究采用表面配体策略诱导了“柔性”银簇的结构转化,并通过原位谱学手段确定了转化机理。首先,我们利用tBuC≠C-和nPrCOO-配体合成了一个54核的“柔性”银簇[K@(CrO4)6@Ag54(tBuC≡C)24(nPrCOO)18]+(Ag54a)。弱配位 nPrCOO-的存在增强了 Ag54a的反应活性,从而促进了二羧酸诱导结构的转变。单晶结构分析表明,琥珀酸(H2suc)和戊二酸(H2glu)诱导Ag54a向基于Ag28簇的二维结构转化,分别分离得到{[(CrO4)2@Ag28(TBuC ≡ C)16(nPrCOO)2(suc)3]·2CH3CN}n(Ag28a)和[(Cr04)2@Ag28(TBuC≡C)16(glu)4]n(Ag28b),而 1,2-苯二乙酸(H2pda)诱导生成一个离散的 28 核银簇[(CrO4)2@Ag28(TBuC≡C)16(nPrCOO)4(pda)2]·2nC3H7COOH(Ag28c)。利用时间依赖的ESI-M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建立了 Ag54a到Ag28a的“串联-平衡-诱导-转化”结构转化机理。本工作的研究结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可控调控银簇的结构,同时为探究二羧酸诱导簇向簇或簇基金属骨架的结构转变机理提出了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化石燃料的消耗,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需要两倍于目前的能源供应,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排放。在各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中,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技术可以收获取之不尽的清洁太阳能,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可直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是目前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绿色可持续途径之一。此外,电催化技术在能源转换方面也
学位
磁性材料界面上的自旋进动性质及其与自旋流相互作用,是发展自旋电子学逻辑和存储器件的关键物理问题。基于铁磁材料中众多自旋相关现象,如纯自旋流、自旋霍尔效应、自旋转移力矩、磁电阻、自旋进动等,人们发展了如磁随机存储器和磁性传感器等商业化器件。随着器件小型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自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有两点:1、磁性材料界面上磁振子和自旋流的激发、探测和操控技术。2、具有太赫兹自旋动力学频率和零杂散场的反铁
学位
不饱和酮/醛化合物是两类来源广泛,有较高反应活性和界面倾向性的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与大气中·OH、O3、有机酸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含量及辐射强迫有着密切联系。作为羰基化合物的重要部分,多数不饱和酮/醛类物质的对流层特性被严重忽略,它们在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和环境危害没有被完全理解。重要的是,不饱和酮/醛类物质表现出较强的界面联系,它们在气-固及气-液界面的非均相反应可以引
学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长期开发利用,地下管线受地下工程开挖扰动影响导致破损渗漏问题日益突出。管线一般埋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上,渗漏过程中会使周围非饱和土体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层的稳定性。若此时管线漏损口附近存在路面荷载或地下工程施工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管线的渗漏就极易引发地面塌陷事故,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安全。因此亟需对管线渗漏问题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进行深入研究,为塌陷灾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
学位
锂离子电池在各种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石墨负极材料由于理论比容量较低,难以满足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硅(Si)由于具有合适的工作电位(<0.5 V versus Li+/Li),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579 mAh g-1)和丰富的储量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材料,然而硅材料的导电性较差,同时在循环过程中会产
学位
期刊
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伏设备,有机光伏由于具备质轻价廉、可柔性印刷等优势而获得了飞速发展。当前,高效率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出现将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 18%以上。然而,有机光伏器件的光伏性能对活性层厚度极为敏感,厚度的增加会加大活性层形貌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缺陷态密度,极大阻碍电荷传输并引发更多的电荷复合。因此,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层厚度被限制在100 nm左右,这样的厚
学位
含有杂原子如氧、氮和硫等的环状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氮杂环化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农药、有机光电材料以及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和配体等领域,是有机化合物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吡咯并喹喔啉,苯并咪唑和喹唑啉酮等杂环是含氮杂环中不可或缺的组分,科学家们近年来持续报道对这些含氮杂环的合成及官能团化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合成方法呈现出绿色、可控、原子经济性高的趋势,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
学位
建鼓,是以一柱贯通鼓腔,竖立在鼓座上,为木质膜鸣两面敲击的乐器,是两周到汉代时期重要的高等级礼仪乐器。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山西青铜博物馆藏的青铜盘蛇形鼓座,是战国晚期礼乐文明的代表性青铜重器建鼓座。本文简单介绍了建鼓及建鼓座的概念,盘蛇形鼓座器形特点以及铸造工艺,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范铸法工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会议
腔自旋电子学是研究谐振腔与磁振子之间耦合的新兴领域,主要目的是探索耦合体系的新颖现象,研究其中的物理机制,开发应用潜能。到现在为止,理论上和实验上发现磁振子和谐振腔之间存在多种耦合方式,例如磁振子与谐振腔之间的相干耦合,微波传输图谱表现为模式排斥。磁振子和谐振腔之间的耗散耦合,微波传输图谱表现为模式吸引。磁振子和谐振腔借助行波的间接耦合,通过调节耦合相位,可以实现微波传输图谱从模式吸引到模式排斥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