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材料稀释厚膜有机光伏微观结构与多尺度激发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伏设备,有机光伏由于具备质轻价廉、可柔性印刷等优势而获得了飞速发展。当前,高效率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出现将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 18%以上。然而,有机光伏器件的光伏性能对活性层厚度极为敏感,厚度的增加会加大活性层形貌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缺陷态密度,极大阻碍电荷传输并引发更多的电荷复合。因此,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层厚度被限制在100 nm左右,这样的厚度远达不到商业化印刷生产的要求。为提高有机光伏器件的膜厚耐受性,并制备出高效率的厚膜有机光伏器件,本论文采取了低成本且工艺简单的绝缘材料稀释概念改善了厚膜活性层中分子堆积及缺陷分布,进而提高了光伏器件在厚膜活性层下的宏观性能,制备出了高效率多应用的厚膜有机光伏器件。另外,借助同步辐射、电学表征以及超快光谱技术探索厚膜活性层内分子尺度形貌结构,缺陷态密度以及激发态动力学,定量解析了相应物理机制并构筑了三者间的关联机制。详细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所述:(1)有机光伏器件中,激子行为、电荷转移等激发态动力学是决定光生载流子产生以及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多数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理想的体异质结(BHJ)形貌中,并未考虑给、受体界面处的形貌结构与缺陷态分布。尤其在厚膜活性层中,形貌的复杂性与调控难度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我们着眼于多种高效率光伏体系,借助电学表征与超快光谱技术定量观测了各BHJ混合物内分子堆积结构、界面缺陷态密度以及激发态动力学,进而解析了非理想界面处的激发态行为。实验结果发现,更高的分子有序性及无定形域中良好的给、受体界面接触可以有效降低光伏体系内的缺陷态密度,进而带来更长的激子寿命。缺陷态密度的降低有助于加快电子转移的过程。相反,热能的参与保证了高效的空穴转移过程,本工作所选取的BHJ体系全部保持了0.55 ps-1的超快空穴转移率,与缺陷态密度无关。此外,我们将以edge-on分子排布为主的盘状液晶(DLC)材料引入到有机光伏体系PBDB-T:IT-M以及PBDB-T:PC71BM中,研究了活性层内分子排布对激发态动力学的影响。结合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技术与瞬态吸收(TA)光谱测试,我们发现三维分子排布能够有效降低由双分子复合所产生的三线态激子。本部分工作重点探索了晶体结构以及缺陷态密度对多种激发态动力学的影响,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定量关联图像,对提高厚膜光伏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为厚膜光伏器件内在物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第二部分工作,我们依据分子级形貌结构、缺陷态、激发态行为间的定量关联,将绝缘聚合物聚丙烯(PP)稀释方法引入到非富勒烯光伏体系PM6:Y6中,实现了厚膜活性层内形貌结构与缺陷态特征的定向调控,改善了电荷转移、传输、复合等行为。结合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与变温下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发现PP的稀释能够有效提高大厚度共混膜内的分子有序性,并加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降低了厚膜活性层内的无序度与缺陷态密度。因此,相比于本征的二元器件,厚膜稀释光伏器件表现出更高的光伏参数以及膜厚耐受性。其中,在300nm的活性层厚度下,稀释光伏器件的光伏效率为15.5%,该效率比薄膜活性层下的光伏效率更高。这项研究工作验证了绝缘物稀释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结晶并抑制缺陷态的产生,为有机光伏的商业化印刷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解。(3)在第三部分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绝缘材料PP作为第三元材料引入有机光伏体系PBDB-T:PC71BM以及PTB7:PC71BM中,制备了高效率厚膜有机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PP的引入增强给体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晶,同时抑制了富勒烯受体的聚集。PP改善后的光伏器件表现出更快的电荷传输及激子解离。因此,PP能够有效解决厚膜有机光伏所面临的挑战,例如,迁移率低、复合现象明显等。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利用PP制备出了高效率厚膜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将其膜厚耐受性提高到了 300nm的范围。作为一种成本低,来源广以及普适性好的材料,PP在厚膜有机光伏中的应用促进了有机光伏产业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宽了绝缘材料的应用前景,为制备高效厚膜有机光伏器件提供了一条新颖,可行的道路。(4)由于有机光伏体系的吸收光谱与室内光源光谱十分匹配,有机光伏器件也被认为是室内环境下驱动低功率电子设备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室内的弱光条件导致室内光伏器件对缺陷态十分敏感。因此,我们在最后一项研究工作中利用5%的绝缘聚合物聚苯乙烯(PS)稀释全聚合物体系PBDB-T:N2200并制备了超厚的高效室内有机光伏器件。5%PS稀释的光伏体系表现出较二元本征器件更高的结晶性、更低的缺陷态密度以及更快的电荷转移过程。因此,相应的1-μm稀释光伏器件在1200 lux的发光二极管光源(LED)照射下得到了 67.01%的填充因子和17.06%的光伏效率。该研究工作拓宽了有机光伏的应用前景,助力了高效厚膜室内光伏器件的性能提升,推动了有机光伏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其他文献
在众多有机硅功能材料中,有机硅荧光材料发展迅速。基于硅烷、硅氧烷等有机硅荧光材料被相继报道,并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生物医疗、光电器件等领域。其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基荧光材料作为一类结构特殊的有机硅荧光材料,不仅具有传统有机硅荧光材料的优良特性,如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耐高温、种类丰富等,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POSS具有规整的三维空间结构,能够抑制共轭荧光基团的π-π堆积,从
学位
编钟,是中国汉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中国考古发现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其中包括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河南信阳出土的晋人救戎编钟等等。山西也出土了众多春秋时期编钟。山西青铜博物馆展示了一套晋人救戎编钟仿制品,为研究中国音乐史和古代炼铜铸造工艺,提供了丰富的
会议
量子限制效应的存在致使低维材料蕴含了更多新奇的物理性质,这为我们不断追求的器件小型化、集成化以及低功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实现途径,因此近二十年人们对2D材料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针对2D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工作中,人们的工作中心主要聚焦在对材料内禀自由度的探索和利用,这其中主要包括电子自由度、自旋自由度和谷自由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谷自由度作为继电子和自旋自由度之后兴起的新星导致了谷霍尔效应和反
学位
胶体化学是研究分散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和介观尺度的一门重要学科。双亲分子作为胶体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自发组装形成一系列有序聚集体软物质,如胶束、囊泡、液晶、乳液、凝胶等。如何可控实现双亲分子有序聚集形貌、性质及功能的多样化,如何将功能材料引入有序分子聚集体构筑功能软材料,进而将二者的独特性质与结构特点相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药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稀土离子掺杂的上
学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化石燃料的消耗,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需要两倍于目前的能源供应,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排放。在各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中,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技术可以收获取之不尽的清洁太阳能,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可直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是目前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绿色可持续途径之一。此外,电催化技术在能源转换方面也
学位
磁性材料界面上的自旋进动性质及其与自旋流相互作用,是发展自旋电子学逻辑和存储器件的关键物理问题。基于铁磁材料中众多自旋相关现象,如纯自旋流、自旋霍尔效应、自旋转移力矩、磁电阻、自旋进动等,人们发展了如磁随机存储器和磁性传感器等商业化器件。随着器件小型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自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有两点:1、磁性材料界面上磁振子和自旋流的激发、探测和操控技术。2、具有太赫兹自旋动力学频率和零杂散场的反铁
学位
不饱和酮/醛化合物是两类来源广泛,有较高反应活性和界面倾向性的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与大气中·OH、O3、有机酸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含量及辐射强迫有着密切联系。作为羰基化合物的重要部分,多数不饱和酮/醛类物质的对流层特性被严重忽略,它们在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和环境危害没有被完全理解。重要的是,不饱和酮/醛类物质表现出较强的界面联系,它们在气-固及气-液界面的非均相反应可以引
学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长期开发利用,地下管线受地下工程开挖扰动影响导致破损渗漏问题日益突出。管线一般埋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上,渗漏过程中会使周围非饱和土体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层的稳定性。若此时管线漏损口附近存在路面荷载或地下工程施工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管线的渗漏就极易引发地面塌陷事故,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安全。因此亟需对管线渗漏问题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进行深入研究,为塌陷灾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
学位
锂离子电池在各种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石墨负极材料由于理论比容量较低,难以满足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硅(Si)由于具有合适的工作电位(<0.5 V versus Li+/Li),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579 mAh g-1)和丰富的储量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材料,然而硅材料的导电性较差,同时在循环过程中会产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