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显然是儿童最初的教育场域,在这个私人领域之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早期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场域中进行的早期教育。我国早期教育领域存在极大的不平等,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家庭经济水平差异都影响了早期教育的发展。在校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对早期家庭教育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其观念也会对周围社会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来分析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的内隐结构、基本状况、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 首先,本研究以内隐理论为依据,采用《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观念调查》问卷进行正式问卷调查,抽取的样本数为400人,共回收有效问卷共330份,有效率为82.5%,之后采用探索式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的内隐结构是一个包含三因素的多维度心理结构,即“行为引导”、“品质培养”、“智力启蒙”。 (2)研究生最重视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念是“品质培养”,其次是“行为引导”,最后是“智力启蒙”。 (3)“行为引导”、“品质培养”和“智力启蒙”维度在性别、专业、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品质培养”维度在出生年份、年级上有显著差异,“智力启蒙”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无论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收入的家庭、父母亲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亲不同职业都对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观念没有显著影响。 (4)综合差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变量是对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内隐观念最重要的影响变量,同时专业、婚姻状况、出生年份也有很高程度的影响力。与差异分析不同的是,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未发现年级、家庭所在地对研究生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其次,为了对问卷所得信息作出更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本研究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访谈获得的材料。分析发现: (1)在读研究生大部分出生于1980-1990年。在他们自己所受的早期家庭教育中,一般女性长辈在他们小时候扮演了重要“他人”的角色,而父亲或男性长辈普遍参与度不够,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父母或主要抚养者对他们的教育受到时代的限制。(2)在对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教育方式的评价中,他们会将他们认为父母或者主要抚养者做得对的予以赞同,并会在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之中予以采纳,而对评价不满意或有意见的做法予以改进或摒弃。 (3)某些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的代际传承具有内隐性。在读研究生在外显层面上不赞同父母或主要抚养者教育方式的同时,在谈到操作性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的时候依然会不自觉地想要运用父母或主要抚养者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这些观念有无比强烈的“遗传”性,通过“文化基因”实现代际传承。 总之,本研究认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生对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较为明确的反思,他们本人所持有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与当前主流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