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紫外辐照处理压载水中微藻的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贸易中,船舶运输是全球物流运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船舶压载水排放也被认为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渠道之一,国际海事组织为了解决压载水排放带来的种种问题,拟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该公约于2019年1月22日对我国生效。IMO于2017年7月举办的MEPC第71届会议上通过了新修订的G8,对压载水的处理提出了生物再生的评估要求。目前全球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二级处理中搭载紫外法的约占50%,但研究发现紫外法在处理生物时存在生物再生风险。本文搭建静态紫外辐照系统,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设计二次紫外辐照处理参数:第一次紫外辐照剂量、第二次紫外辐照剂量及两次辐照间隔,并分别采用单次紫外辐照方法与二次紫外辐照方法处理无细胞壁的湛江等鞭金藻与有细胞壁的新月菱形藻。比较两种方法对两种微藻除藻率与再生水平的差异,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紫外辐照前后的微藻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深入研究单次与二次紫外辐照对藻细胞的损伤程度差异。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二次紫外辐照处理湛江等鞭金藻的最优参数配置为:第一次紫外辐照剂量28.5 m J/cm~2,两次辐照间隔6天,第二次紫外辐照剂量4.7m J/cm~2;处理新月菱形藻的最优参数配置为:第一次紫外辐照剂量35.6 m J/cm~2,两次辐照间隔3天,第二次紫外辐照剂量在28.5 m J/cm~2。对两种微藻进行的紫外辐照实验结果显示,单次紫外辐照对湛江等鞭金藻与新月菱形藻有一定的灭活效果,单次紫外辐照剂量越大,除藻率越高,最高可达到90%以上。接受单次紫外辐照18天后湛江等鞭金藻与新月菱形藻均出现再生现象,再生率分别超过20%和45%,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单次紫外辐照可在18天内抑制藻的生长与繁殖活性。紫外辐照存在“累加效应”,累加辐照对微藻的处理效果高于一次性增强辐照。相同总辐照剂量(14.3 m J/cm~2)处理后,二次辐照处理组除藻率均高于单次辐照处理组,湛江等鞭金藻的除藻率由88.1%上升至94.7%,而新月菱形藻的除藻率则由84.3%上升至86.7%。而在单次紫外辐照剂量最优参数与二次紫外辐照最优参数处理后,湛江等鞭金藻的除藻率由94.3%上升至97.2%,新月菱形藻的除藻率由85.7%上升至96.6%,且再生率由47.2%降至11.2%,并将再生发生的时间延长至45天左右,最优二次紫外辐照参数处理微藻对除藻效果与再生抑制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扫描电镜影像进一步显示,随着辐照次数增加,藻细胞的损伤程度增加。有无细胞壁对损伤程度有影响。单次紫外辐照后大部分湛江等鞭金藻细胞受损严重,细胞膜破裂,而新月菱形藻则是轻微破损。二次紫外辐照后几乎不存在完整的湛江等鞭金藻细胞,而绝大多数新月菱形藻细胞壁破碎,细胞器畸变脱落。经过二次紫外辐照后,无细胞壁的湛江等鞭金藻无法再生而有细胞壁的新月菱形藻可以再生。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轨迹数据在海事监管中的作用,本文以“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船舶轨迹预测”为选题,探究预测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的轨迹预测模型,为后续的船舶异常行为检测、船舶智能避碰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本文模型训练基于大量的历史AIS数据,在不影响轨迹特征的基础上对原数据进行降噪,制作了可用于神经网络训练输入的数据集,建立了预测结果较理
学位
随着海上石油运输与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溢油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在悬浮颗粒物充足的水域,溢油会在波浪作用下破碎分散成油滴,进而与悬浮颗粒物碰撞聚合形成油-颗粒物聚合体(以下简称OPA)。OPA形成后会沉降至海底,严重危害海洋底栖生物及生态环境。因此,开展OPA形成规律的研究对于溢油的风险影响预测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更接近实际海况条件,本文采用波浪水槽进一步扩大水动力模拟尺度,以荣卡多原油作为实验油
学位
在可见光条件下,如何做到在各种海况背景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船舶目标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实现海上船舶目标智能检测的关键技术。因此,为提高海上船舶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实现海上船舶目标智能检测,论文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中的单帧图像、视频序列和深度学习算法三个角度实现船舶目标的检测。在可见光条件下,根据采集视频中天空和海面背景具有均匀性和连续性,研究一种基于单帧图像的船舶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
学位
叶绿素a浓度(Chl-a)是反映水质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状况的重要指标。监测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近岸水体水质状况,还可以为海洋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海洋遥感提供了传统的采样方法无法达到的足够精细空间分辨率的高频测量,是在大时空尺度上获取叶绿素信息的一种独特手段,因此近些年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算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海洋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岸水体的光学性质复杂,导致已有算法
学位
工业生产中大约有10-15%的染料因未与纺织纤维结合而对水体造成污染,使之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染料不仅加剧了废水的颜色变化,而且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癌和致突变等危害,严重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会产生其它反应副产物的特点,是处理染料废水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由于其重量轻、吸附能力强、压缩性能好以及具有优异的复用性能等,成为水中污染物吸附去除研究
学位
海洋石油运输及油气开发中,溢油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破坏环境生态。海面溢油流动性还可导致越境污染。溢油溯源鉴别为事故责任认定和法律裁决提供可靠依据,是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对策的重要前提以及防范慑溢油逃逸的有效手段。为提高鉴别可信度和说服力,国际上普遍采用多方法联用策略,相关技术及标准不断更新,对可便携的现场快速鉴别技术需求日益迫切。溢油现场快速溯源,可显著提高执法效率,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环境生态破坏
学位
<正>1湿地与湿地公园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
会议
甲基橙(MO)作为一种常见有机染料,本研究将设计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吸收微波辐照能量活化过硫酸盐(PDS)产生自由基对其进行氧化脱色处理,蛇纹石作为一种可以形成双层纳米管状结构的材料,具有本研究所需的特性,用做载体。本文进行了不同的铁掺杂条件、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机理探究及多种改进含铁蛇纹石合成方式的微波催化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在以人工合成蛇纹石为载体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掺入对微波辐照能量有良好吸
学位
工业生产使用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Benzotriazole UV Stabilizers,BUVSs)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1],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出。但目前关于陆生生态系统中BUVSs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甚少,BUVSs的植物吸收转运情况尚未有系统性报道。土壤-植物系统是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BUVSs在植物中的吸收迁移行为对于认识BUVSs的环境行为,评价其生态风险以及对食物链
学位
通过对胶东调水工程渠首沉沙池运行30多年来泥沙淤积、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沙淤积对引水带来的影响,沉沙池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引黄济青沉沙池工程可持续利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对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生态治理、持续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