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候介入街区形态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快速建设发展带来气候变化、能耗增加、高排放情景等问题的背景下,不仅建成环境应该负责,设计和建设过程也有道义上的责任。建筑与城市需要在不同的尺度上去适应和回应气候,它们反过来也会作用于气候,小尺度上,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也在改变当下的微气候环境。介于“建筑气候学”与“城市气候学”之间的街区尺度下,本文关注街区形态要素与微气候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试图跨越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气候学、热力学等学科研究,为街区形态设计形成策略指导。
  本文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提出问题”和“分解问题”。从身体角度、能量视角、在地文化三个角度阐述微气候介入街区形态设计的目的——提升舒适度、提升能效和益于街区氛围,分解两个研究对象——街区、微气候,基于两者相关性,选择平面朝向、剖面走势、围合程度、密集程度、界面要素这五个街区形态要素,构成从微气候要素、街区形态要素双轴出发的矩阵式策略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第三、四章,分别从微气候要素、街区形态要素两方面推导策略。分别论述街区中的风、日照和太阳辐射、和复合的热效应;从影响参数、具体原理,在气候适应性和场所氛围营造两方面去提炼出设计原则,结合平面朝向、剖面走势、围合程度、密集程度、界面要素为调控途径。
  第三部分为第五、六章,从不同宏观气候条件出发,进一步分析街区形态要素与气候调控机制的相关性,归纳街区设计原则,从环境到建筑各层面统筹整合策略,并结合当代设计案例以及设计实践分析验证,最后在第六章总结。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逐渐成为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类型,越来越为各界所关注。创意产业具有小型化、集群化、都市化的发展特点,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城市创意产业聚集区在各地不断涌现,并在空间层面上出现多种具有新的形式与特色的交往空间,这些空间成为聚集区内具有高利用率的场所。  本文先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研究问题,将城市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交往空间作为研究对象
维也纳作为艺术之都,已经成为青年学者交流的国际化平台。引入共享住宅的理念,针对在维也纳中短期停留居住的国际青年学者进行设计,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开放和完善的交流平台。  目前所出现的一些关于通过快速和廉价地建造较低质量的小型公寓来降低生活成本,面临低品质建筑影响未来更多人日常生活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新的住宅理念,以便从环境、社会和建筑结构等各角度,为此制定长期的解决方案。  第一,根据共享建筑
如今,乡村住宅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十五”到如今的“十三五”新农村的建设始终在进行,随着“城乡一体新社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口号被依次提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对于农村住宅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浙江嘉兴,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在关于新农村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随着当下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问题不断凸显,有必要对嘉兴农村社区进行研究与探讨,从使用后评估的
学位
前导空间指以传统民居大门为核心的包括宅门前与聚落公共空间衔接的过渡空间以及门后与之紧密相连的门廊或门厅空间。在民居建筑中,往往存在多个出入口以承载不同的使用需求,但通常都会存在一条主要的入户空间序列,并通过诸多空间处理方式来体现宅主的身份地位或渲染特定场所所需的仪式感,蕴含着的丰富的营造匠意和高超的营造匠技。闽北地处浙、赣、闽三省交界,该地区民居在内的乡土建筑所呈现的建筑文化是层次丰富且多元并存的
学位
城市链接空间的概念出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桢栋的《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一书,指起到城市公共走廊作用的建筑内部空间,一般呈现为商业综合体的内部通道。广义的城市链接空间还包括城市交通空间(地铁站等)、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等)等,并包括以上多种空间的交集与接口空间。  广义的地下城市链接空间作为本学位论文重新定义的研究对象,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多以其它相近学科方向的形式出现,而完全符合本
滨水区一度为工业集聚区,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滨水工业区的居住化更新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柏林于1990年代提出“柏林水城”(Wasserstadt Berlin)计划,展开了位于施潘道湖和鲁梅尔斯堡湾沿岸的滨水工业区居住化更新项目。项目面积分别为206公顷和131公顷,如此大规模的滨水更新项目,在柏林绝无仅有,在欧洲也不多见。从更新时间和更新规模上看,“柏林水城”都可以为滨水工业区居住化更新的研
县城作为皇权所达最基层的城市,城市形态往往受营城的相关制度和实际地情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浙江作为典型的南方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地理特征,且明清时期在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较快。因此本文选取浙江地区明清时期所有的一般县城59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索明清浙江县城的区域空间格局、城市建设情况、城市格局及主要建筑的规制。并通过与北方县城的比较,廓清以浙江为例的南方县城的地域性
学位
中国传统建筑领域,乡土建筑与官式建筑研究存在些许不同。乡土建筑的研究重点,在于营造技艺的个体特征和区域、谱系及区划等核心内容。研究内容,大致可以以营造技术、营造习术与营造人员进行划分。营造技术主要包括建筑选址、地盘、侧样、细样等技术性特征;营造习术包括营造习俗、营造数术与营造文书等等;营造人员则包括匠师、风水师、主人与邻里。就当下而言,对营造技术的研究是充分的,但对营造习俗、营造习术的关注是不足的
学位
在全球一体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层面的消费,开始更加注重“自我”精神体验上的消费。这种消费体验更加注重其意义和文化价值,人们从空间中的消费转变为对于空间的消费。文化消费空间作为承载消费活动的场所,直接影响了人们消费体验的感受。文化旅游是文化消费产品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忽视了历史的记忆和本土的文化。建筑是文化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并没有被很好的展
学位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于乡村问题的高度关注,乡村的现代化改造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的乡村改造从近代以来至今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乡村改造各具特点,但都体现出以自上而下为主的推动力;同时,以村民为主体的自下而上改造动力长期缺失。  广西位于我国南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村数量众多。处于广西北部山区的贺州地区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民族人文,保存着大量具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