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自17世纪至今,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西方文字。目前,公认最权威的英译版本是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的版本和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翻译为德文后由贝恩斯转译为英文的译本。在国内,较著名的则是由汪榕培、任秀桦合译的版本。《易经》的这些译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的原因都存在着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近些年来,翻译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尤其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崛起,促使更多学者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翻译工作。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主旨是宣扬本国文化和传播外来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因素是翻译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的翻译也都是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文化需要以及满足特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移植或传递源语中文化因子,使译语读者能够领略异域文化特色,获得源语读者之源语文化相同的感受,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以文化作为基本单位,从这个方面来说,以极具民族性的文化负载词为切入点考量《易经》的翻译问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根据尤金·奈达的观点,文化负载词可分为五大类:语言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本文选取理雅各、卫礼贤、汪榕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权威译本,从文化翻译的视角,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分五类对其中文化负载词的译法进行研究,剖析他们各自的翻译特点和得失。这些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存在着对原文的误解、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内涵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第一,要深入研究中国国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避免对原文理解的障碍;第二,要正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实现译语文化与源语文化的功能等值;第三,深刻理解《易经》的内涵,体会其“阴阳变化”的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易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一些技巧:图像符号法、音译加注法、音译加阐释法、意译法、淡化法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自卸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自卸汽车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自卸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使一些知名的重型汽车生产公司推出自己
《竹韵》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陕西筝派代表人物魏军先生创作的一首古筝小品。魏军先生作为陕西筝派的主要代表,创作的主题多以陕西地方音乐元素为素材的作品,小品类型的作品相
研究以57名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用"白描"的方式记录下幼儿告状案例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结果表明:大班幼儿告状的最主要动机是求助;告状行为在自由和游戏
现代行政法治建设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无法仅凭行政机关单方面的力量所能达成,行政法必然需要担负起引导、促进和保障行政权力主体与私权利主体间合作、互动的使命。特别在当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
本文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要注意区分“保护”与“保存”两个概念。“保存”,重点在“存”,针对的主要是那些在现实中已濒临灭亡又无法继续传承的民俗事象。“保
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国内发展经济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国家发展战略问题,而他们一直将这项工作延续至今,并形成了一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系统
<正>裂项相消是数列求和常见的解题策略,其本质是把数列的通项变成两项差且具有传递性的形式,累加使之能消去中间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题中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而且残疾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同时残疾人也是世界上被边缘化程度最严重的
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出妇婚俗,并从出妇婚俗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进行了解读。出妇礼俗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