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农宅改造策略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他们的建筑建设问题不仅与自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西北地区众多村落的住宅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传统农宅面临着闲置或被拆除的困境,村民自发改建的农宅形式混乱,运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修建的新住宅在形式上毫无地域特色,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面对这样的现状,对西北地区的农宅进行改造已刻不容缓。本文以甘肃省甘南地区临潭县农宅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改造手段,实现对当地农宅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临潭县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搜集整理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传统农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将当下临潭县农宅根据营建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得到传统型、传统改良型、现代型三种类型。然后笔者从全县域范围内选出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村社,深入其中对当地农宅现状展开了实地走访,了解村民的居住情况,详细分析现阶段各类农宅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影响临潭农宅演变发展的动因,揭示农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本质,为接下来改造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与指导。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论文借助适宜技术理论、设计标准化理念、新乡土建筑理念提出对临潭农宅进行改造的基本思路与改造策略,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改造策略基于农宅是以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建筑风貌为改造目标,针对每一类农宅最主要的问题制定出相适宜的技术路线,并强调各村农宅应向设计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绘制改则图则为村民的改造工作做出正群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最后,选取3个涉及到不同类型与发展定位的农宅院落进行研究性改造设计,在实践中对改造策略加以运用和补充完善。文章通过对临潭县全县的农宅进行改造,探寻出了一套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的、如县域层面内的众多农宅进行有效改造的策略方法。该策略使改造后的农宅在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需求的同时又保留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并实现了聚落在整体风貌和谐统一的情况下又不失各村各宅间差异化特征的改造效果。最终,笔者希望此次改造的结果可以满足当下临潭县乡村人民多方面的生活诉求,从而帮助村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本土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使本地的传统文化精神得以继续传承;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其它地区类似的农宅改造工作带去指导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国城市已经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其中,内涝灾害是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型洪水灾害,对经济建设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构成极大的危害。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手段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3亿人;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2015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数据显示我国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以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山地城市也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风貌逐渐趋同、山地地域特色消失、山地城市产生失落空间的问题,城市建设片
城市滨海空间是沿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建设地段,具有集中展示城市魅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和重塑城市活力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的滨海地区在高速发展
中华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其中书院建筑更是其中的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在中华几千年建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关中书院是书院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存留至今却仍然保持了建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性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社会,未富先老特征日益明显。在全国老龄化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9073”政策,确定了“以居家
莫高窟,由于包含众多佛教洞窟,又被称为千佛洞,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北部敦煌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于前秦时代开始建设,经过南北朝至元代约一千多年的修建与完善,形成了以
笔者在调研重庆地区传统建筑的天然采光过程中,发现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居住文化心理、生活习惯等原因,使得重庆地区传统街区的街巷、院落布局组合趋向于较为紧密和狭小的方式,这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乡村聚落的空间面临空废化情况日益严重,村庄建设杂乱无序,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问题,和当下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