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危足月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正常足月头位单胎妊娠、新生儿无出生缺陷且病例资料完整的初次分娩孕产妇25644例。1.第一部分:根据足月儿儿出生体重按各组相差100g进行分组,比率不足1%的组别和相邻组别进行合并,共分成18组,分析各组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并发症九个方面各组间统计学有无差异;再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2500g、≥2500g且<3000g、≥3000且<3500g、≥3500且<4000g、≥4000g五组;对比各组间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入ICU率、母亲转归、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并发症、入NICU率、新生儿结局等十三个方面差异;探讨不同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2.第二部分:对影响新生儿体重因素进行研究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产妇情况: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孕次、受孕方式、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检情况、分娩孕周、有无吸烟史、有无嗜酒史;新生儿情况:性别;均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第一部分:(1)18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1)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且<3300g剖宫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足月儿出生体重<3200g中转剖宫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足月儿出生体重≥3700g产程异常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足月儿出生体重<3000g产后出血率最低,≥4000g且<4100g产后出血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足月儿出生体重<3400g严重产后出血率高于≥34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体重增加,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呈上升趋势。(7)足月儿出生体重≥2600g且<2700g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足月儿出生体重≥3600g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间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足月儿出生体重≥3100g且<3900g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五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1)组一:中转剖宫产率2.3%、产程异常发生率0.5%、产后出血率2.9%、严重产后出血率0.3%、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其它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剖宫产率35.2%为第三位。(2)组二:剖宫产率27.1%明显低于其余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转剖宫产率2.9%、产后出血率3.8%、严重产后出血率0.7%低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感染率1.2%、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2%低于其他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程异常发生率2.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8.6%为第二位。(3)组三:严重产后出血率0.8%、产褥感染率1.5%、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1%低于其他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29.2%、中转剖宫产率4.5%为第二位。产程异常发生率4.4%、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36.3%为第三位。(4)组四: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1%,与组二、组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转剖宫产率7.3%、产后出血率7.6%、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6.7%均为第三位。剖宫产率41.0%、产程异常发生率8.1%为第四位。(5)组五:剖宫产率64.1%明显高于其它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转剖宫产率9.1%、产程异常发生率8.9%、产后出血率8.4%、严重产后出血率1.3%高于其它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四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6.8%为第二位,与组二无统计学差异(P>0.05)。(6)母亲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或完全性子宫破裂3例(0.01%)、会阴Ⅲ度或Ⅳ度裂伤5例(0.02%)、宫颈或阴道裂伤16例(0.06%)、盆腔产科血肿(经阴道分娩)36例(1.40%)、产后尿潴留717例(2.80%)、尿失禁4例(0.02%)、产褥感染392例(1.53%)、术后肺部感染12例(0.05%)、盆腔产科血肿(经剖宫产分娩)3例(0.01%)、术后肠梗阻42例(0.16%)。其中盆腔产科血肿(经阴道分娩)、产褥感染、术后肠梗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五组入ICU率分别为0.6%、0.2%、0.1%、0.04%、0%,五组比较χ2=26.167,P<0.001,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入ICU率有降低趋势。(8)母亲结局、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入NICU率、新生儿结局五个方面,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第二部分:(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89.79±390.61g。为进一步确定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定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为自变量,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孕次、受孕方式(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检情况、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均为独立影响因素。(2)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分娩孕周(B=132.866)、既往孕次(B=34.425)、孕前BMI(B=125.527)、孕期增重(B=57.851)、母亲年龄(B=24.881)的增加而增重,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定期产检(B=150.383)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不定期产检或不产检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受孕方式不同也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B=72.277),辅助生殖技术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自然受孕分娩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新生儿性别(B=-113.344)中男婴比女婴平均出生体重重约1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孕产妇有无吸烟史、有无嗜酒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为非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且<3000g其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发生率(产褥感染、术后肠梗阻)、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除了分娩孕周、既往孕次、孕前BMI、新生儿性别,定期产检、孕期增重也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孕期增重和胎儿体重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获得良好母儿结局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