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协商视域下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对于“什么是治理”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因为学界无法在“什么是治理”这一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进一步导致了对“如何进行治理或治理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在制度层面的研究更加少,如果不解决治理本身如何进行运作这个问题,那么治理只能停留在设想甚至是理论层面。根据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可以认为公共治理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因此,公共治理的各主体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在公正合理的话语规则和程序下、建立公共理性等以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建立起一种公共治理的网络式合作机制,以达到公共治理的目标。众所周知,政府的作用和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的价值诉求、公共协商中政府的分权,以及如何做到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政府的职能,将关系到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构建。而且,在公共治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精神的培育、公共责任的模糊、多元社会的普遍冲突、合法性危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共治理更多的沦为一种看起来美好,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的理论和工具。因此,各主体的参与机制、表达机制、共识达成机制、公共责任机制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系到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设计是“道德乌托邦”的美好理想,还是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设计。在理性、真理、主体性、意义被解构、被颠覆,价值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多方的协商对话为多中心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参与带来了可能,而机制的构建又使多中心参与协商得以制度化,这必然有利于促进公共治理的有序进行,为公共治理得以实现提供了一条途径和选择。
其他文献
“礼”与“仁”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两个核心命题。自孔子开始,以秩序为基点,围绕着对“礼”与“仁”关系的探讨,先秦儒家得到了表相迥异,而实质一致的政治理论。孔子是先秦
"专业名著导读"是一门要求高校学生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相关理论名著并从中提高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一门课程。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开设的"专业名著导读"课程教学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行政人格的塑造是政治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最深层最复杂的关键环节。把握当代行政人格的演变过程,将有利理想行政人格的塑造,并最终
<正> 本工作是利用抗载脂蛋白 A1(ApoA1)和 B(ApoB)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双抗体 ELISA 夹心法。本方法具有可微量测定、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一般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轰然崩塌,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也对西欧社会民主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社会民主党内由此掀起了“社会民主主
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口数量是庞大的,居住方面的需求自然也就很大。从当前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建筑的数量有很多,而且这些建筑多是年代久远的,抗震能力较低。而且农村的土
约翰·洛克认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是人生而具有的三种基本权利,人人生而自由的具有享有生命的权利和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任何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都
为了减少激光加工过程中的无效行程,提高加工效率,通过分析图形交换文件(DXF)数据结构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解析,采用高级编程语言Delphi开发平台构建了图元对象数据链表,从中依次获取
在我国,“德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儒家针对社会和治理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德治”的治国方略,给予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很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进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管理已成为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相继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等六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