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脱细胞羊膜负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诱导、分化成平滑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纯化、扩增、传代,应用1%二甲基亚砜(DMSO)和大鼠膀胱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分化成平滑肌样细胞,探讨为组织工程膀胱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双侧股骨、胫骨和胸骨,用吸取D-Hank’s液的注射器冲出骨髓细胞,置于含10%FBS、100u/ml双抗的L-DMEM培养基中,37℃、5%CO2环境下进行培养,应用全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分离的方法进行纯化。待细胞达95%融合时,用0.125%的胰酶-0.02%的EDTA消化2-3min后进行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特点。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特征。利用MTT法测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生长特性。取第4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1%二甲亚砜(DMSO)预诱导8小时,然后应用大鼠膀胱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7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特异性蛋白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选用未进行诱导的MSCs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成分复杂, 1-2天开始有少量细胞贴壁,形状不规则,有长梭形、多角形等。半量换液后,克隆生长的细胞团块开始迅速增殖,以集落生长为主。7-9天左右细胞可长满培养瓶底,达95%以上融合,主要呈长梭形,其中散在少量折光性强的小圆形细胞。细胞整体排列更趋于规律性,呈漩涡状,辐射状或鱼群样排列。传代后的细胞贴壁及生长更加迅速,2h后部分细胞即开始贴壁,24h内即可完全贴壁,6~7天可铺满培养瓶底。细胞形态更均一,长梭形,整体呈漩涡状,辐射状或鱼群样排列。HE染色示胞体以纺锤形居多,有突起,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扫描电镜观察主要为三种形态的细胞:宽大扁平形的细胞为主,长梭形和圆球形细胞占少数。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样突起,类似树突。P2、P4、P6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分为潜伏期(第1-2天)、对数生长期(第3-5天)和平台期(第6-7天),且几代细胞间生长状况稳定。第4代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过1%二甲基亚砜(DMSO)和大鼠膀胱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可分化成为梭形平滑肌样细胞,融合后形成峰谷状排列,部分细胞表达平滑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α-肌动蛋白。其诱导分化率为(45.6±3.5)%,阴性对照组的分化率为(3.8±0.7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全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可以快速的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在体外迅速得到了增殖,而且性状稳定。2. P2、P4、P6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增殖快,且几代细胞间生长状况稳定。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膀胱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可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可作为膀胱修复的种子细胞进一步研究,从而为后续实验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生物支架材料—人脱细胞羊膜的制备目的:探讨人脱细胞羊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构建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人羊膜,钝性分离羊膜与绒毛膜组织,去除羊膜基底面残存的绒毛膜和血管组织,采用去污剂洗涤法和酶消化进行脱细胞处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有无细胞成分残留。以诱导分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鉴定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采用人脱细胞羊膜浸提液及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应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将6-8片处理好的单层脱细胞羊膜按彼此纤维方向垂直的位置重叠,以200W的可见光照射3h,使其交联增厚,增加张力。结果:制备好的单层人脱细胞羊膜为白色半透明的薄膜,有一定弹性及韧性,厚约0.1mm。光镜观察无细胞成分残留,扫描电镜观察为有胶原蛋白形成的多微孔结构,无细胞残留。细胞毒性测定为Ⅰ级,细胞相容性好。交联后的人脱细胞羊膜厚度0.6-0.8mm,张力大大增加,能耐受缝合和牵拉。结论:采用去污剂洗涤和酶消化可以对新鲜人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获得脱细胞羊膜。所获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及多微孔结构,为种子细胞的贴附和代谢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该支架材料细胞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交联后的脱细胞羊膜厚度及张力大大增加,能耐受缝合和牵拉,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用生物支架材料。第三部分组织工程膀胱的体外构建及大鼠膀胱替代实验目的:通过采用诱导分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人脱细胞羊膜(HAAM)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实验研究,探讨应用组织工程膀胱进行大鼠膀胱替代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诱导分化成功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以制备好的人脱细胞羊膜(HAAM)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将MSCs静态接种于HAAM表面,进行体外培养5天,获得组织工程膀胱。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HE染色及扫描电镜(SEM)观察组织工程膀胱情况。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A、B两组分别12只,C组6只,均行半膀胱切除术,然后分别采用负载MSCs的HAAM(A组)、单纯HAAM(B组)以及直接缝合(C组)的方法进行膀胱修补。于术后2、4、8周分别测定膀胱最大容积及解剖取材观察膀胱组织再生情况,8周时行膀胱造影检查。结果:HAAM与MSCs复合培养第1~2天细胞增殖不明显,第3天时开始有细胞直接贴附于HAAM。随时间延长,贴附的细胞逐渐增多。复合培养第5天,HE染色可见MSCs贴附于羊膜,胞体较大,呈长梭形,细胞形态一致。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散在贴附在材料表面,伸有伪足,并生长入支架材料的孔隙中。大鼠膀胱重建术后2周时A组膀胱的Volmax为1.21±0.60ml,B组为1.12±0.53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0.75±0.41ml,与A、B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延长,4周、8周时大鼠的膀胱最大容积略有增加,但A、B两组仍无差别。术后8周时膀胱造影检查可见A、B两组膀胱形态大致正常,而C组膀胱形态明显缩小。大体标本检查: A、B组术后2周膀胱修补吻合区愈合良好,无漏尿;4周时膀胱修补吻合区与正常组织无界限。8周时已经近似正常膀胱,基本为正常组织所替代。膀胱腔内均无结石形成。修复区病理组织学观察:2周时A、B两组支架材料即已降解吸收,修补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内侧可见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长。A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形成,B组无明显平滑肌细胞。4周时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大量毛细血管长入。A组平滑肌细胞增多,B组稀疏可见平滑肌细胞。8周时膀胱的三层结构明显,炎性反应基本消失,A组吻合修补区较厚,平滑肌细胞规则且丰富。接近正常膀胱。B组修补区较薄,平滑肌细胞不规则。而C组仅2周时有轻微炎性反应,4、8周炎性反应消失。膀胱三层结构均正常。结论:利用MSCs和HAAM采用静态接种培养的方法在体外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膀胱。所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进行大鼠膀胱替代实验,支架材料降解吸收迅速,平滑肌细胞再生良好,是理想的膀胱替代修补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rhBMP-2纳米缓释系统对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漂洗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构建BMSCs-聚乳酸/β-磷酸三钙体外三维培养体系;
每到端午节,居住在浙汀兰溪—带的人们除了赛龙舟、包棕子以外,他们还流传着焚烧晒干的药渣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熏虫驱瘟。相传,他们的这一习俗与元代名医朱丹溪有关。一天,
目的:提高对菌阴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认识,通过合理使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减少肺结核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资料完整的经病理学确诊的菌阴不典型肺结核病例。结果:27
目的:分析腕管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0例腕管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
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管理环节中的执行层,其积极性的高低与企业效率有着直接联系,所以薪酬管理体系的良好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潞安集团为研
非均匀介质中的目标成像与反演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研究非均匀介质参数建模方法及其中的目标反演成像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从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开始,根据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整理78例行不通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的6个月~5年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有6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术
以需求为导向开展职后培训是企业职后教育运作的基本模式。培训实施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是检验培训效果达成的主要指标。本文就尝试从职后培训现状出发,摆脱
目的:血液中各类血细胞含量是反映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参数。血液流经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其成分变化对于人体机能和组织功能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而机体的病变也会影响血液各组分,因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和治疗,为临床更大规模规范用药治疗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呼吸科住院治疗的38例(COPD)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