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状细胞癌BACH1自身抗体的验证和功能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排名第7、死亡率排名第6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我国食管癌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世界一半以上,其中90%以上的组织学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ESCC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10-30%的早期食管鳞癌(粘膜癌和粘膜下癌),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准确诊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的总生存期。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如内镜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内镜活检等技术提高了对食管癌浸润深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水平,但对于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性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进一步发现和验证有效的、无创性的早期ESCC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本实验室前期,采用含19,394个人重组蛋白的高通量蛋白质组芯片(HuProtTM)全面检测了早期食管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ESCC-nLNM)和早期食管鳞癌伴有淋巴结转移(ESCC-LNM)患者,以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个体的血清自身抗体谱[1]。与HC和ESCC-nLNM组相比,在ESCC-LNM患者血清中发现特异性高表达的28种IgG型和9种IgM型候选自身抗体,其中BTB和CNC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BACH1)自身抗体是ESCC-LNM组中显著升高的IgG型自身抗体之一。本课题扩大样本量在独立的ESCC验证队列中,利用半定量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Anti-BACH1 IgG抗体在ESCC患者血清中显著升(P<0.01);在食管鳞癌中,与ESCC-nLNM组相比,ESCC-LNM组患者血清中Anti-BACH1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评价Anti-BACH1 IgG抗体作为ESCC淋巴结转移候选标志物的灵敏度为23.1%,特异性为9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72。Anti-BACH1 IgG阳性率与ESCC淋巴结转移(P=0.0145)及AJCC分期(P=0.0012)显著相关,与性别、组织学分级、远处器官转移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nti-BACH1 IgG为ESCC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物。多数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由于恶性肿瘤中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异常表达导致免疫耐受丧失引起的。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发现BACH1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相对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1)。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ESCC RNA-seq数据集分析结果也发现BACH1的mRNA表达水平在ESCC组织中显著升高(P=0.0344),而且高表达BACH1与食管鳞癌患者缩短的整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385)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P=0.0112)相关。因此,BACH1可能是ESCC进展和转移的一个潜在促癌基因。进一步,我们通过体外和体内功能研究探索了 BACH1促进ESCC进展的分子机制。BACH1基因干扰敲降后,食管鳞癌KYSE30和KYSE170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减弱,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减缓。相反,在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中过表达BACH1可以显著提高ESC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促进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BACH1基因敲降后显著降低食管鳞癌细胞中N-Cad、Slug和Vimentin分子的表达;过表达BACH1后上调了N-Cad、Slug和Vimentin分子的表达。通过ChIP-qPCR实验,在食管鳞癌细胞中验证了转录因子BACH1可以直接与CDH2、SNAI2和VIM基因的转录调节区结合,调控这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证实,BACH1过表达显著增强了CDH2基因转录启动子活性,促进间叶表型标志物N-Cad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分析了食管鳞癌组织中BACH 1与N-Cad、Slug、Vimen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ACH1表达升高与N-Cad(P=0.0051)、Slug(P=0.0106)和Vimentin(P=0.0431)升高有显著相关性。因此,BACH1 增强ESCC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激活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引起的。此外,在BACH1 敲降的食管鳞癌细胞中,VEGFC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CH1可以结合到VEGFC转录调节区调节其表达。通过分析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也证实了 VEGFC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35),BACH1与VEGFC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2)。同样,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发现BACH1基因敲除后N-Cad、Slug、Vimentin、CD31+血管密度和VEGFC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BACH1敲降后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EMT抑制了食管鳞癌的体内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Anti-BACH1 IgG自身抗体可能是早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物,食管鳞癌组织中BACH 1高表达预示了 ESCC患者预后不良。BACH1通过诱导EMT和血管生成,加速了食管鳞癌增殖和侵袭转移。本研究结果丰富了BACH1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索食管鳞癌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MAIT细胞(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s,MAIT,粘膜相关恒定T细胞)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参与抗细菌病毒、炎性反应、变态反应等,参与构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自身免疫[1-7]、肿瘤免疫[8,9]、以及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严重急性呼吸系
第一部分CT采集和重建参数对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目的:探讨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对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96例患者共计150枚肺结节,对同一例患者的肺结节的原始图像重建后共获得6种不同参数的序列,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不同序列的肺结节进行分割,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美国GE公司的A.K.(Analysis Kit)软件进行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提
第一部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室受累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研究目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组以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除累及右室外,双心室受累的情况并不少见,目前有关不同心室受累人群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缺少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研究,探索我国ARVC人群的心室受累特征,总结分析不同受累亚型的临床表型差异及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ARVC的精准预后评
第一部分基于REDCap平台的中国急诊医师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现状调查目的:调查中国急诊医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监测现状,明确监测过程中影响CPR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方法:在REDCap数据库平台上制作、分发网络电子问卷,对全国急诊医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收到1652份有效答卷。其中男性受访者934名(56.5%),女性718名(43.5
第一部分高场(3T)及超高场(7T)结构磁共振成像在内侧颞叶癫痫海马内部结构中的研究目的:比较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高场(3T)和超高场(7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海马内部结构(hippocampal internal architecture,HIA)的差异;HIA 不对称性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5是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成熟,激活和存活最为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EOS对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至关重要。但对于IL-5或EOS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修复中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这项研究旨在探究IL-5诱导的EOS是否能够促进MI后的愈合和修复过程,进而改善心功
[背景]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ituitary stem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是指以垂体柄缺失细小或中断、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和/或异位神经垂体为特征的发育缺陷,发病率为1/200000。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种垂体前叶激素的联合缺陷。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和无自主青春发育,和/或其他中线畸形,包括唇腭裂、视神经发育不全等。患者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绒促性素和人尿促
研究背景:鞍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是一类重要的鞍区病变类型,其种类多样,这些病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比例较鞍区实质病变少,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这一比例可能被低估。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对鞍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病理类型加以区分并对不同病变的内分泌影响模式差异进行探究。本研究将以鞍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钆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为材料,使用影像组学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对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进行影像
背景:脊柱外科手术中可能出现医源性脊髓损伤,如果有术中脊髓监护技术能够提示脊髓损伤精确位置与模式,将有利于尽快检测并移除伤害源,从而减少或避免脊髓损伤的发生。体感诱发电位在临床中用于辅助脊髓疾病的检测和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但以往的术中脊髓监护主要依据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幅值的变化检验体感传导通路完整性,诱发电位中许多有用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将诱发电位中许多微小成分展现在时频空间中
第一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管理:妇产科医生与生殖内分泌医生的差异研究背景和目的:在中国,大约37%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超重或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加重PCOS患者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肥胖型PCOS患者及其相关代谢并发症对PCOS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此外,国外调查研究显示,妇科医生和生殖内分泌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