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250℃、350℃、450℃、550℃、650℃和750℃)及不同材料(杉木和木荷的凋落物)制备生物质炭的化学特征;通过室内培养,向土壤中分别添加杉木凋落物与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350℃、550℃和750℃),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原有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炭的分解速率,为深入认识土壤生物质炭的稳定性机制及其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生物质炭的含碳量、C/N比和灰分基本上随热解温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可溶性碳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则随温度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变化。生物质炭的pH值呈碱性(250℃除外)。回归分析发现,两种类型的生物质炭,挥发性物质与热解温度呈现了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统计分析表明,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木荷和杉木凋落物制备的生物质炭,其灰分、含碳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并不显著;但含氮量、C/N比和可溶性碳含量,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稳定同位素13C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培养过程,不同生物质炭添加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前期分解速率较快,即在1-3 d小幅下降,而在3-7 d出现较小幅度的增加趋势,之后迅速下降,后期变化缓慢,逐渐趋于平稳。在培养前期(0-14 d),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大小为:BC350>BC550>BC750>CK,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分解速度相对较快;培养后期(14-84 d),生物质炭添加处理土壤CO2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后,前期促进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生物质炭的分解具有明显不同的分解阶段,前期(1-14 d)分解速度较快,而在后期(14-84 d)分解速度较为缓慢,保持较低的分解速率。在84 d培养时期内,生物质炭的分解率是BC550>BC350>BC750,分解率分别为1.74%、1.79%和0.64%。以杉木凋落物作为外源有机质,添加至土壤中与BC350、BC550和BC750进行混合培养,其分解率达到了 1.94%、1.98%和1.17%,杉木植株叶的添加促使生物质炭的分解分别增加了 10.42%、9.68%和45.29%。说明杉木植株叶促进了生物质炭的分解。
其他文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病具有病程长、致死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心理负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医疗资源非常有限,3/4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慢病自我健康管理十分被动。小组工作有助于连结社区慢病老人,促进服务对象良好互动,构建慢病老人自我健康管理互助团体,是帮助慢病老人形成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的有效途径。
珍妮特·温特森(1959-)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主题多样,既反应社会现实,又体现其理想追求。“爱”是温特森热衷于在作品中展现的主题,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985),《写在身体上》(1992),以及《守望灯塔》(2004)这三部代表作品中,温特森用其细腻的笔触,哲学性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之间的爱与关怀。但在“爱”的核心叙写之外,温特森也刻画了冷漠,疏离,虚伪的人物个性,同时展现了现代社会
近几年,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促使工程机械系统结构日渐复杂和庞大,系统功能也日趋完善和多元化。考虑到系统良好的可靠性可以保证系统能稳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系统可靠性理论这一方向已经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这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工程、通讯系统、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运输系统、能源系统、供给系统、城市设施系统以及战略防御等复杂机械系统。本论文以现实中存在的多级多态系
累积叠轧(ARB)和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等剧烈塑性变形(SPD)法制备的超细晶材料的微观组织累积了大量内应力,位错密度高,微观组织和性能不稳定,处于亚稳态。退火热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其内部储能,提高热稳定性,而且对微观组织起到均匀化作用,改善综合性能。揭示退火热处理对不同工艺制备的超细晶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了解不同超细晶材料的热稳定性,这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选择FCC结构的纯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变暖的热点之一。地被类型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与土壤CO2排放速率对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排尿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作为观察指标,对不同频次电针治疗女性OAB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客观地评价,选出较优的电针治疗频次,进一步优化女性OAB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3名女性OAB患者分为每周1次组(27例)、每周2次组(28例)、每周3次组(28例)。选取主要穴位:关元、中极、大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是评估现有结构安全性和系统性能的一种实用工具,结构损伤识别已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内容。然而,如何从结构响应中提取具有损伤敏感的特征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故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原始数据中高效地提取高层次的抽象特征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神经网络(Variational Au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黑磷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输运性质。我们的研究包括单层黑磷、双层黑磷和超晶格体系在磁场作用下表现的主要输运性质和这些输运性质在纳米电子结构中的运用。全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描述了近年来的二维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最近几年来引起众多研究者兴趣的石墨烯和黑磷材料。本论文采用理论推导的计算方法,主要介绍了散射矩阵和输运理论的计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而拮抗酒精氧化应激的抗氧化成分是预防和治疗ALD的研究重点。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PE)作为传统药
武陵山区地处我国华中腹地,湖南、贵州、湖北和重庆四省交界,地跨11个市(州)71个县,面积达170000 km2,气候湿暖,植被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生境类型,是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理想区域。本文利用近五年来在武陵山区采集到的蜘蛛标本,对分布于该地区的皿蛛科蜘蛛进行分类学研究,旨在能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本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论简单介绍了皿蛛科的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