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强度水平下颜色背景对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喜、怒、哀、惧是我们时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也是我们经常在他人身上所感知到的情绪。当我们共情他人的情绪时,我们自身类似的过往情绪经历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更常见的是,我们会思考某人微笑或者皱眉的意义,此时,大脑对情绪即时的加工和处理就是情绪工作记忆的内容。情绪工作记忆(affective working memory)这一概念由Mikels等人在2019年正式提出,它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工作记忆,负责对感觉状态的维持和工作。换句话说,情绪与视觉、语言一样,能够作为工作记忆的表征进行编码、保持和操作。关于情绪工作记忆的研究目前集中于其领域独特性和年龄差异。关于领域特殊性的研究证明了情绪工作记忆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关于年龄差异的研究认为,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情绪工作记忆呈现出积极偏向的特点。然而,当前关于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还缺乏系统性探究,这限制了研究者理解情绪工作记忆的全貌。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只关注面部表情来进行情感识别,更多地会考虑周围的情境信息并以综合的方式识别记忆情绪。其中,颜色作为一种知觉背景,被广泛用于研究其与情绪的关系。一般认为红色背景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负面的面孔印象,而其他颜色则没有类似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较少涉及颜色背景信息影响情绪工作记忆的机制,尤其是缺乏研究探讨颜色对情绪工作记忆编码、维持、提取的影响。另外,对情绪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所采用的范式大多是让被试判断所呈现的情绪图片较前一张情绪强度更高还是更低,该范式为研究情绪工作记忆提供了初步的测量指标,但仍然缺乏情绪工作记忆精度的量化指标,这不利于研究者深入理解情绪工作记忆的内在机制。因此,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操纵颜色背景,探讨背景信息对情绪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的作用,这将对研究者理解情绪工作记忆的机制,以及其与长期情绪记忆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一是一个准备材料的过程,鉴于情绪表达和感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收集本土材料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实验一通过招募被试拍摄、图片处理、再招募被试进行图片评分等一系列工作,基于实验任务要求采集了一批中国人的同一张面孔的中性、快乐和愤怒表情,我们使用Morpheus Photo Morpher软件处理得到从中性到快乐或愤怒的以1%的变化幅度的情绪面孔刺激集,并以此作为后续情绪工作记忆实验的材料。研究二通过四个行为实验任务探究了情绪工作记忆在不同情绪强度下受背景颜色影响的变化。实验二采用Mok(2019)的情绪工作记忆范式,使用研究一收集的中国人面孔表情,通过改变面孔表情的背景颜色,观察红色背景、蓝色背景相较于黑色背景对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背景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会使得面孔的记忆更偏负性,而这两种颜色背景之间区别不明显,在快乐情绪下,红色的精度更低,在愤怒情绪下,三种颜色背景情绪工作记忆的精度无显著差异,这与我们预期的红色背景的精度更高是不相符的。为了探索影响实验预期的原因,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剔除了背景颜色这一变量,通过改变刺激呈现的情绪面孔强度(从10%强度到90%强度以10%的间隔),探讨情绪强度对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中强度时,对愤怒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低,更偏向于负性,对快乐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高,且更偏向于正性;而这一效果在高强度时则恰恰相反,对愤怒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高,更偏向于正性,对快乐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低,且更偏向于负性;在强度60%—80%之间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折点,在该范围中的某个点上快乐面孔和愤怒面孔的记忆精度无显著差异,且无明显的正性或负性偏向。为了验证实验三得到的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实验四在实验三的基础上,再次验证情绪工作记忆中情绪强度在50%—90%区间内的结果,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三出现的反转过程。转折点出现在60%—80%之间,在中等强度时,对愤怒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低,更偏向于负性,对快乐面孔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高,且更偏向于正性;在高等强度时由于测试范围的缩小未出现明显的相反趋势。实验三和实验四共同证明了情绪强度对不同情绪类型的情绪工作记忆影响不同,因此,实验五在实验四的基础上,使用实验四的面孔强度分类,重新加入颜色背景这一变量,探讨排除强度影响后颜色背景对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与我们预期的结果大致相符,表现为在高强度时红色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高,在中等强度时蓝色的情绪工作记忆精度更低。在快乐情绪下,相较于黑色背景,红色背景的记忆效果更接近于真实值。综合而言,本研究基于情绪工作记忆的连续回忆范式发现了不同强度水平下颜色背景对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一系列递进的实验,全面的考察了不同类别的情绪工作记忆的偏向及其受颜色背景和情绪强度影响的过程,提供了情绪表征在工作记忆中加工过程的行为层面证据。未来可以利用脑电和核磁技术进一步研究情绪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以探讨情绪编码和长期记忆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推理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智能从一些前提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关于推理的研究,是逻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在认知科学所设计的如沃森选择任务、THOG任务、硬币任务等诸多实验中,发现个体并不会完全按照逻辑学、概率论进行推理,而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表现出个体的规范性推理(个体应该如何推理)与描述性推理(个体实际在如何推理),两者之间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分歧”,由此引
学位
承诺是影响亲密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水平的承诺预示着关系满意度水平更高。然而现今伴侣双方的承诺状态并不理想,表现出不对称趋势,即关系中一方的绝对承诺水平显著高于或低于另一方。最小兴趣原则认为这种不对称的承诺关系是不健康且不稳定的,低承诺水平的伴侣有着更大的权力掌握这段关系的发展趋势,而这样的关系往往更难维系且更易面临破裂。以往对异性恋情侣的研究表明,不对称承诺关系和个体、关系及环境三方面的特征
学位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实现健康老龄化,吸引了来自社会和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社会决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合作、利他行为、公平感和人际信任等各种社会现象,这些方面均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对于老年人社会决策行为改变的机制尚不明晰。过往研究表明,年龄群体效应和他人情绪状态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决策,但并没有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
学位
由于传感器的不同导致其采集的信息类型不同,且单一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不能完整描述场景。如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这两类设备获取图像的原理不同,获取的信息类型也不同。因此为了结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优势,更全面地描述场景信息,需要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结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优点,有益于后续目标检测与跟踪等图像处理任务。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融合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有利于将更多源图像
学位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是一种个体不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和领域特定的技能,通过推理解决各种新奇问题的一般性能力。其影响着学习、语言、数算和自我控制等多种认知表现,并且与个人多方面的社会表现密切相关,如教育和职业成就,收入,甚至寿命。虽然目前旨在提升流体智力的认知训练众多,但结果依然处于争议之中。因此研究者建议如果认知训练领域要向前发展,需要开发和测试新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
学位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哲学家讨论知识的来源及本质,而逻辑学家则探讨关于知识(knowledge)的推理。认知逻辑(Epistemic Logic,EL)就是以知识及其推理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模态逻辑。动态认知逻辑(Dynamic Epistemic Logic,DEL)在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动,发展出了公开宣告逻辑、一般动态认知逻辑等逻辑系统。公开宣告逻辑(Public Announcem
学位
情绪面孔的视觉搜索不对称性(visual search asymmetry)是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由于消极情绪面孔或积极情绪面孔分别作为目标时,在搜索任务中的表现产生了不一样结果(Rosenholtz,2001)。而对于这种搜索不对称的现象,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首先,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使用面孔示意图的实验中,更多地观察到了愤怒面孔的搜索优势;而在使用真实面孔示意图
学位
成瘾者的决策能力受到了损害,而这种异常的决策特征也可能是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的根本原因,同时还会影响药物的戒断。决策中的冲动性或认知控制能力受损是成瘾的一个重要特征,成瘾者无法控制对短期回报或者高额奖赏的渴求,从而做出高风险的不利决策,并影响药物的摄取和戒断。因此对成瘾者异常的决策功能的研究,对于成瘾的机制探索和防治有重要作用。吸烟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使用行为,是世界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并非吸烟
学位
拖延(Procrastination)指的是“尽管能够预见到延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人们仍然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Steel,2007)。大量研究证实,拖延会对学业成绩、工作表现、经济状况、身心健康等造成很大负面影响(Flett et al.,2016;Kim&Seo,2015;Sirois,2015)。因此,大量的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揭示拖延行为背后的发生机制,并试图以此来寻求拖延的
学位
因果关系一直是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对范畴。大卫·刘易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因此他的因果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休谟对因果的反事实定义的启发,刘易斯从“如果原因不存在,它的结果也会不存在”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可能世界语义和世界之间的相似性基础上,构建起他的因果反事实理论。本文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对刘易斯及其因果反事实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章主要内容。第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