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在于居民消费,而我国的现状是偏低的消费水平使得国内需求不足。而财产性收入,无论是作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作为一个反映居民财富变动的指标,它都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在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点旨在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以期进一步推动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居民消费;实证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多个高速发展阶段,年均10.1%的GDP增长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驱动力无疑是必要的。消费需求不足直接与居民的收入不高有关。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虽然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绝对数较小,但是其增长却很迅速,并已经慢慢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仅有助于提升总体收入水平,而且能让居民产生良好的预期,从而促进居民现期消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积累一定财富后,财产性收入会作为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的作用。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形势下,研究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有以下一些研究成果。李振明(2001)认为包括股票所产生的股息与红利收入在内的金融资产收益对消费行为确实是有影响的,只是由于居民的这部分收入主要被用来进行再投资,而比较少将其变现用于消费,因此不易引起大规模的消费效应。刘建江(2008)基于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研究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引致的居民收入的增长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增长。陈彦斌(2008)认为,我国居民所拥有的财产非常少,从而能以此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也很少,因而难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吴彦艳、丁志卿(2007)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过低,且结构太过单一,并且投资渠道也非常有限,这都是导致其不能极大地促进消费的原因。方福前、张艳丽(2011)认为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短期内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很大的作用。Modigliani(1971)曾假设固定劳动收入不变,实证得出家庭财产所产生的收入增加1美元将导致消费支出增加约5美分。Friedman(1957)在其持久收入假说中提出,居民当期的消费决策主要是基于不变的工资收入和财产所引致的持久收入,这样消费者才能保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Ludvigson&Charles(1999)研究结果则显示居民财产增加1美元会带来约4美分的消费增量,但是协整结果的稳定性并不理想。Benjamin(2004)等研究发现:不动产引致的收入增长1美元将使居民消费相应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引致的收入每增加1美元只能使居民消费增加2美分。
三、理论分析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知识产权收入以及其他财产性收入。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是受其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此,当消费者财产性收入变动引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量发生变动。此外,随着我国传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收入增长出现波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将对居民的收入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进而对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偏好和消费计划形成冲击,从而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进而导致消费差距的扩大,并使得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四、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本文旨在构建以人均工资性收入(WA)、人均经营性收入(OP)、各项细分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包括人均利息收入PR1、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PR2、人均出租房屋收入PR3、人均其他财产性收入PR4)、人均转移性收入(TR)、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IND)的绝对量作为内生变量的函数,检验各项细分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CON)的影响程度。对各变量分别做对数化处理后,该模型方程式可写为:
lnCON=C+lnWA+lnOP+lnPR1+lnPR2+lnPR3+lnPR4+lnTR+lnGDP+lnIND+μ(4-4)
在此线性模型中,C是常数项,μ是随机干扰项。
(二)实证估计结果及分析
在进行回归检验之前,从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的结果来看,此面板是平稳的。另外,通过Kao的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示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此外,我们从沃尔德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的结果可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较优。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来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下表1。
由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1、回归方程的调整可决系数达到0.96,说明上述所有内生变量能对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的96%做出解释;DW值为1879459,与2接近,说明此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2、从总体影响分析,F统计量为1321699,其相应的P值为0,这说明模型中所有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3、从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单因素来看,上表中其相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0500102、0605977、-1623815、-1623815,其P值显著度均在10%以外,表明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并未有显著的影响,这符合常理和现实状况,因为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不管是绝对量还是其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很低,且其波动性大,不能维持稳定持续的增长,而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其对消费的显著性。另外,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所对应的回归系数表明每增长1%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他财产性收入,仅分别带来0004996%、0005220%、0023934%、0007620%的消费增长,这表明它们对消费的影响都很微弱,仅出租房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稍大一点,而这与一二线大城市外来打工人员大量涌入,租房需求比较旺盛,从而租金收入比较稳定有关。
五、政策建议
由实证研究结论可知,虽然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整体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显著,说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提升整体收入水平这个角度看,对于刺激消费需求也是有益的。因此,本节提出几点政策构想期望可以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有所贡献。第一,发挥工资分配和工资增长的激励作用,使各收入阶层居民都具有财产积累能力,让广大居民可以通过拥有财产进而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第二,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养老、医疗和就业等各方面的改革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到位,以增强居民的信心,保持居民对未来收入的良好预期,从而增加其现期消费。第三,大力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切实加强其他投资渠道的建设,创造出更多的投资平台和理财产品,以丰富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来源。第四、加大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以发挥劳动者的潜能,增进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这也为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夯实了基础。此外,要增强劳动者的财产投资意识,转变居民的财产观念,强化居民通过正确投资来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意识。(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彦斌.我国总消费不足的原因探析——基于居民财产持有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80-86.
[2]吴彦艳,丁志卿.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1):5-6.
[3]方福前,张艳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J].财贸经济,2011(4):22-30.
[4]Modigliani,F. Consumer Sp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The Linkage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Conference Series,1971(6):59-84.
[5]Friedman,M.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27-59.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居民消费;实证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多个高速发展阶段,年均10.1%的GDP增长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驱动力无疑是必要的。消费需求不足直接与居民的收入不高有关。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虽然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绝对数较小,但是其增长却很迅速,并已经慢慢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仅有助于提升总体收入水平,而且能让居民产生良好的预期,从而促进居民现期消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积累一定财富后,财产性收入会作为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的作用。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形势下,研究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有以下一些研究成果。李振明(2001)认为包括股票所产生的股息与红利收入在内的金融资产收益对消费行为确实是有影响的,只是由于居民的这部分收入主要被用来进行再投资,而比较少将其变现用于消费,因此不易引起大规模的消费效应。刘建江(2008)基于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研究认为,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引致的居民收入的增长能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增长。陈彦斌(2008)认为,我国居民所拥有的财产非常少,从而能以此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也很少,因而难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吴彦艳、丁志卿(2007)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过低,且结构太过单一,并且投资渠道也非常有限,这都是导致其不能极大地促进消费的原因。方福前、张艳丽(2011)认为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短期内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很大的作用。Modigliani(1971)曾假设固定劳动收入不变,实证得出家庭财产所产生的收入增加1美元将导致消费支出增加约5美分。Friedman(1957)在其持久收入假说中提出,居民当期的消费决策主要是基于不变的工资收入和财产所引致的持久收入,这样消费者才能保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Ludvigson&Charles(1999)研究结果则显示居民财产增加1美元会带来约4美分的消费增量,但是协整结果的稳定性并不理想。Benjamin(2004)等研究发现:不动产引致的收入增长1美元将使居民消费相应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引致的收入每增加1美元只能使居民消费增加2美分。
三、理论分析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知识产权收入以及其他财产性收入。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是受其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此,当消费者财产性收入变动引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量发生变动。此外,随着我国传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收入增长出现波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将对居民的收入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进而对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偏好和消费计划形成冲击,从而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进而导致消费差距的扩大,并使得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四、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本文旨在构建以人均工资性收入(WA)、人均经营性收入(OP)、各项细分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包括人均利息收入PR1、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PR2、人均出租房屋收入PR3、人均其他财产性收入PR4)、人均转移性收入(TR)、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IND)的绝对量作为内生变量的函数,检验各项细分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CON)的影响程度。对各变量分别做对数化处理后,该模型方程式可写为:
lnCON=C+lnWA+lnOP+lnPR1+lnPR2+lnPR3+lnPR4+lnTR+lnGDP+lnIND+μ(4-4)
在此线性模型中,C是常数项,μ是随机干扰项。
(二)实证估计结果及分析
在进行回归检验之前,从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的结果来看,此面板是平稳的。另外,通过Kao的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示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此外,我们从沃尔德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的结果可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较优。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来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下表1。
由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1、回归方程的调整可决系数达到0.96,说明上述所有内生变量能对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的96%做出解释;DW值为1879459,与2接近,说明此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2、从总体影响分析,F统计量为1321699,其相应的P值为0,这说明模型中所有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3、从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单因素来看,上表中其相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0500102、0605977、-1623815、-1623815,其P值显著度均在10%以外,表明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并未有显著的影响,这符合常理和现实状况,因为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不管是绝对量还是其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很低,且其波动性大,不能维持稳定持续的增长,而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其对消费的显著性。另外,各项细分的财产性收入所对应的回归系数表明每增长1%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他财产性收入,仅分别带来0004996%、0005220%、0023934%、0007620%的消费增长,这表明它们对消费的影响都很微弱,仅出租房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稍大一点,而这与一二线大城市外来打工人员大量涌入,租房需求比较旺盛,从而租金收入比较稳定有关。
五、政策建议
由实证研究结论可知,虽然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整体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显著,说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提升整体收入水平这个角度看,对于刺激消费需求也是有益的。因此,本节提出几点政策构想期望可以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有所贡献。第一,发挥工资分配和工资增长的激励作用,使各收入阶层居民都具有财产积累能力,让广大居民可以通过拥有财产进而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第二,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养老、医疗和就业等各方面的改革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到位,以增强居民的信心,保持居民对未来收入的良好预期,从而增加其现期消费。第三,大力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切实加强其他投资渠道的建设,创造出更多的投资平台和理财产品,以丰富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来源。第四、加大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以发挥劳动者的潜能,增进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这也为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夯实了基础。此外,要增强劳动者的财产投资意识,转变居民的财产观念,强化居民通过正确投资来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意识。(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彦斌.我国总消费不足的原因探析——基于居民财产持有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80-86.
[2]吴彦艳,丁志卿.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1):5-6.
[3]方福前,张艳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J].财贸经济,2011(4):22-30.
[4]Modigliani,F. Consumer Sp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The Linkage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Conference Series,1971(6):59-84.
[5]Friedman,M.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