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反思已成为当下一个热点话题,历史教科书则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这一独特体系中,古代士人不仅担负着承继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士人更是传统文化本身。本研究通过架构起传统文化、历史教科书与士人三者间的联系,旨在通过研究历史教科书中的“士人”及其形象,促进历史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的完善叙写。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通过对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人物的统计,得出士人在教科书人物叙述中的受重视程度。二、通过人教版新旧两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分朝代、选个案的方法对士人进行分析,结合史学界的士人研究,呈现不同时代、整体的士人形象。三、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反思历史教科书士人形象塑造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一、以往历史教科书并没有特意关注到士人这一独特的文化群体,更包括没有细细挖掘士人的精神内涵和群体文化。二、历史教科书中的臣与文化人物其实就是士人在教科书中的代表,但是他们并有没有被丰满地塑造和表现,因而无法体现他们作为士人所具有的精神和内涵。三、历史教科书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三分的叙写方式,导致历史人物被人为分隔,这也是历史人物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原因。四、历史教科书关注朝代更替、帝王成败的叙述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本具有挖掘意义的大臣和文人都隐没在帝王的光辉之下,这是历史人物特别是士人塑造失败的原因之二。五、要真正发挥历史教科书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在兼顾教科书篇幅限制的基础上,必须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士人群体和士人个体进行关注。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 1998年秋季开始,我校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根据教材宗旨,我尝试了文言文诵读教学法,即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
恢复生态学是当前和未来全世界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对于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川西北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生态学理
本文讨论了Y7125磨齿机磨削齿轮时的两侧齿形对称性问题,详细分析了磨削修形斜齿轮时的机床调整。尖介绍了绝对位移量调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相对位移量的调整计算方法,并评价了
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法虽被广泛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当中,但其"熟读精思"的内涵却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诵读法进行了探究,即:激发学生的
本文介绍利用浸渗砂轮和接触浸蚀法的磨削机理与工艺,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检测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和3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非结脑
由于合同管理涉及到诸多相关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因此,加强冶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是控制整体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文章将基于构建一个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模拟整个造价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