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向脂质组学的香芹酚抑制黄曲霉机理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许多农作物以及动物的共同致病菌,是Ⅰ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最主要的生产者。香芹酚是一种天然植物精油混合物,是牛至精油和百里香精油的主要成分,据报道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以黄曲霉为研究对象,开展香芹酚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菌效果及机理研究。首先比较了黄曲霉菌丝脂质不同提取方法,进一步研究香芹酚作用下以及不同产毒力黄曲霉的脂质组学及脂肪酸代谢,来揭示香芹酚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芹酚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香芹酚作用于黄曲霉后抑制了黄曲霉孢子的萌发,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抑制菌丝的生长,且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降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黄曲霉经香芹酚作用后菌丝出现皱缩扭曲的现象,菌丝的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和细胞器受损。具体的数据如下:对照组、50、100和200μg/m L香芹酚处理的培养8 h的黄曲霉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5.3%,84.0%、26.7%和11.3%,培养5 d的菌丝直径分别为6.4 cm、5.8 cm、5.3 cm和2.1 cm,培养5 d的菌丝干重分别为0.68 g、0.34 g、0.24 g和0.19 g,培养5 d的AFB1含量分别为248.19 ng/m L、84.58 ng/m L、25.78 ng/m L和0 ng/m L,培养4 d的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为0.341%、0.230%、0.210%和0.074%。2、黄曲霉菌丝脂质前处理方法比较及UPLC-HRMS分析本研究选取液液提取法(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法、Folch法、Bligh-Dyer法)和固相提取法(SPE法)对黄曲霉菌丝脂质进行提取。从黄曲霉菌丝脂质提取的效率来看,SPE法和MTBE法提取的脂质种类最多,分别为348种和278种。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四种方法在提取菌丝脂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相对丰度来看,SPE法提取到的高峰面积(>5×10~6)的脂质数量最多,Folch法次之,其次为MTBE法和Bligh-Dyer法(SPE:190;Folch:117;MTBE:91;Bligh-Dyer:44)。此外,在不同亚类黄曲霉菌丝脂质上不同提取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从提取重复性来看,SPE法提取到的重复性较好的脂质数量较多,MTBE法次之,其次为Bligh-Dyer法和Folch法。3、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的脂质组学和脂肪酸代谢本研究选取三种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菌(高产毒125-1、中产毒127-1和低产毒53-1)对其脂质组学和脂肪酸代谢进行探究。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在孢子萌发、菌丝干重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低产毒力较高、中产毒力黄曲霉菌丝直径稍大。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PLC-HRMS对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的脂质组学进行研究,125-1组和53-1组中共获得109个差异显著的脂质代谢物(125-1组28个上调,81个下调)。127-1组和53-1组共获得19个差异显著脂质代谢物(127-1组8个上调,11个下调)。将125-1组和53-1组潜在的差异脂质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参与代谢通路的差异显著的脂质主要有磷脂酰胆碱PC类,磷脂酰乙醇胺PE类和甘油三酯TG类,其中TG类代谢物在125-1组含量较低。此外,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的脂肪酸谱进行了研究,其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差异,共检测到37个脂肪酸,标准品定性到16个脂肪酸,发现125-1相较于127-1和53-1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标准品定性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增加。4、香芹酚作用下黄曲霉脂质组学和脂肪酸代谢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香芹酚作用后黄曲霉的脂质组成及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火山图分析发现100μg/m L处理组相较对照组有30种脂质上调,12种脂质下调,200μg/m L处理组相较对照组有18种脂质上调,30种脂质下调。将对照组和200μg/m L处理组的差异脂质参与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脂质主要聚集在甘油磷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中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DG、磷脂酸PA、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脂肪酸FA在香芹酚处理组均下调,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甘油PG上调。此外对香芹酚作用下的黄曲霉的脂肪酸谱进行研究,GC-MS共检测到36个峰,标准品定性到16个脂肪酸。在黄曲霉脂肪酸谱的研究中发现添加香芹酚黄曲霉组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200μg/m L香芹酚作用后黄曲霉定性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下调。如前所述,香芹酚作用于黄曲霉后使细胞膜和细胞器受损,从而抑制黄曲霉的生长。根据脂质组学分析,发现香芹酚作用后黄曲霉菌丝的脂质含量发生下调的现象,找出的差异代谢物可能是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在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中磷脂的变化揭示香芹酚作用后可能影响黄曲霉细胞膜和线粒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细胞产毒。研究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菌丝的脂质组学,找出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菌丝之间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发现差异脂质代谢物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在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中磷脂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磷脂的变化提示黄曲霉的产毒和黄曲霉细胞膜流动性、线粒体功能有一定关联。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UPLC-HRMS技术比较不同黄曲霉菌丝脂质提取方法,为全面了解黄曲霉脂质成分和脂质代谢提供参考;研究不同产毒能力黄曲霉菌丝脂质的差异,为进一步阐明黄曲霉菌株产毒的机制和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香芹酚精油对黄曲霉菌脂质膜抑制机理,为全面揭示精油抑制黄曲霉生长和产毒机理提供线索,对粮油食品安全储藏、食品卫生、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浙江省23种早籼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早籼稻及其制作的米粉(条)进行品质评价,建立米粉(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影响米粉(条)品质的稻谷关键指标并确定阈值区间,为筛选米粉(条)专用稻提供参考;最后,选择米粉(条)综合品质差异较大的三个品种,初步探讨淀粉糊化特性、结晶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链长结构对米粉(条)品质的影响,为米粉(条)品质深层次研
学位
小麦制粉是利用机械力作用将小麦胚乳与皮层、胚逐步分离后,再将其胚乳研磨成粉的过程。在制粉过程中因所受机械力作用的不同,导致小麦胚乳颗粒呈现不同的破碎状态,进而影响小麦粉的加工和营养品质。然而,目前关于制粉过程中机械力作用对胚乳的破碎情况,特别是所制得小麦粉的营养物质消化性变化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论文探究了实验室制粉和工厂制粉条件下小麦胚乳颗粒的破碎情况,通过体外消化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制粉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中脂质氧化的深度认知,乳液中的脂质氧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当前乳液氧化研究多集中于传统水包油(O/W)型液态乳液中的脂质氧化,而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凝胶态乳液(乳液凝胶)中的脂质氧化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系统研究了抗氧化剂及其微环境(金属离子及水相p H)对延缓乳液凝胶中脂质氧化的影响,为控制乳液凝胶中的脂质氧化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
学位
生物活性肽螯合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补充剂,凭借肽段的转运机制被机体消化吸收,具有耗能少、转运速度快、利用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米糠蛋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的谷物蛋白。米糠肽作为米糠蛋白的水解产物,具有降血压、调节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但其金属结合能力尤为突出。以米糠为原料开发生物活性肽,制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金属螯合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米糠为原料,首先优化不同螯合因素对
学位
大豆蛋白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功能性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类乳化剂。但在极端环境中大豆蛋白容易变性,难以维持乳液体系的稳定性,作为食品乳化剂使用时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分别选用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和葡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研究不同分子量还原糖接枝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界面特性的影响,并探究了糖基化大豆蛋白纳米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消化特性。主要研究内容
学位
小麦面筋蛋白是小麦淀粉加工过程的副产物,具有价格低廉,产量丰富,食用安全等特点。酶解小麦面筋蛋白开发生物活性肽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很多潜在益处,还有助于小麦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然而一直以来,酶解产物苦味较重是小麦面筋蛋白活性肽工业化生产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困扰食品企业的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酶法脱苦的研究多集中于蛋白酶的筛选与复配、脱苦效果以及对产品食用品质的影响,有关不同
学位
为提高生物活性疏水小分子的生物利用度和在淀粉基可降解活性薄膜的加工过程中姜黄素的稳定性,利用脱支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乳液液滴控制法制备淀粉纳米粒子负载姜黄素,并添加到淀粉基可降解薄膜中,研究淀粉含量、组成和姜黄素-淀粉纳米微胶囊添加量对淀粉基薄膜各项性能的影响机理、土壤降解性能和活性面包包装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淀粉纳米粒子由聚合度12的短直链淀粉通过自发形成左旋螺旋结构形成。粒度分
学位
热加工是现代食品加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焙烤作为一种典型的热加工方式,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色泽风味等具有重要影响。高脂高蛋白类食品在高温热加工条件下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形成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杂环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HAAs)等危害物质,从而影响热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学位
近年来,全麦粉由于其营养丰富、血糖生成指数低等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麸皮的存在限制了全麦粉及其制品的应用,为了改善全麦面条的品质和风味,本课题从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协同处理的角度对全麦面条的改善进行探究。首先通过植物乳杆菌(Lpl)、短乳杆菌(Lbr)、纤维素酶(Cel)、木聚糖酶(Pn)对全麦粉进行处理,确定乳酸菌发酵处理、酶处理、及乳酸菌协同酶处理对全麦粉组分、理化特性和面片流变学特性的影
学位
淀粉是人们日常膳食的主要成分,与食品中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淀粉类食品的整体品质。蛋白质作为食品中另一主要成分,它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营养特性也会影响淀粉类食品的整体质量。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几种外源植物蛋白(燕麦蛋白、藜麦蛋白、黑豆蛋白、扁豆蛋白)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消化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蛋白质与淀粉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首先,从几种外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