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七星河红嘴鸥繁殖期行为及巢址生境选择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和2014年4-6月,在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繁殖期红嘴鸥的行为进行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所有事件取样法(All Occurrences Sampling),进行定点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在繁殖期,雌性红嘴鸥的孵化行为是所有行为中发生最多的行为,为55.14%,其次为觅食行为12.46%、游走行为9.50%、静栖行为8.26%、理羽行为8.17%、警戒行为3.24%、争斗行为1.51%;雄性红嘴鸥的孵化行为占总行为的百分比也是其所有发生的行为中最高的行为,为31.08%,但其孵化行为百分比要低于雌性红嘴鸥,其他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觅食行为21.33%、游走行为13.09%、静栖行为13.02%、理羽行为10.18%、警戒行为5.22%、争斗行为3.27%。繁殖前期雌雄红嘴鸥觅食行为、警戒行为、游走行为、静栖行为、理羽行为、求偶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争斗行为(P=0.028)差异显著;孵化前期的雌雄红嘴鸥的孵化行为、觅食行为、警戒行为、游走行为、静栖行为、理羽行为、补巢行为和凉卵差异不显著(P>0.05),翻卵行为(P=0.005)差异极显著;孵化中期雌雄红嘴鸥游走行为、静栖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补巢行为和翻卵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觅食行为(P=0.047)差异显著,孵化行为(P=0.004)和凉卵行为(P=0.007)差异极显著;孵化后期雌雄红嘴鸥翻卵行为和静栖行为差异不显著,孵化行为、凉卵行为、觅食行为、警戒行为、游走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和补巢行为差异极显著;孵化期雌性红嘴鸥觅食行为、警戒行为、游走行为、静栖行为、理羽行为、翻卵行为和争斗行为的差异性不显著,补巢行为差异性显著,孵化行为差异性极其显著;孵化期雄性红嘴鸥警戒行为、理羽行为、游走行为和凉卵行为差异性不显著,静栖行为和翻卵行为差异性显著,孵化行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和补巢行为差异性极显著。决定红嘴鸥繁殖期生境选择的因子由主到次分别为:植被高度(24.23%)>植被密度(21.75%)>水深(18.63%)>植被直径(15.42%)>明水面面积(11.06%)>距明水面距离(8.91%)。红嘴鸥选择繁殖生境的主要因素是植被高度、植被密度和水深。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红辣椒提取辣椒红色素后产牛大量的辣椒粕。这些辣椒粕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分析测定,其水浸提液总糖含量6.96g/L~9.38g/L,蛋白质含量8.14g/L~14.8g/L,不需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辣椒粕提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翻译难,诗歌翻译尤其难。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甚至认为“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这种说法虽然代表了诗歌翻译理论的一种极端观点,但由此亦可见诗歌翻译之艰难。
术中大出血是肝切除术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运用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促进了肝外科的发展.然而,全肝血流阻断特别是肝上下腔静脉阻断技术要求高,游离肝上下腔静脉时风险大,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当肝脏巨大肿瘤累及第二肝门、膈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有癌栓时,常规方法游离第二肝门有可能导致大出血和肿瘤播散.我们根据心包内下腔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对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良,克服了某些情况下常规全肝血流阻断的不
目的 检测CD90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研究其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现状,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病例300份,总结抗感染药物的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 探讨脾脏脉管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7例脾脏脉管瘤病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7例脾脏脉管瘤中,2例为血管瘤,脉管内皮细胞CD31、CD34表达阳性;2例淋巴管瘤,脉管内皮细胞D2-40表达阳性;3例血管淋巴管瘤,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CD31、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结论 脾脏脉管瘤是少见肿瘤,免疫表型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