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双层角膜基质透镜行板层角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进行兔板层角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恢复情况,评估该种角膜移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并进一步探讨使用其作为角膜移植物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选择15只健康清洁级的新西兰白兔(共30眼),实验采用自身对照。将兔子的左眼用作对照眼,右眼用作实验眼,对兔实验眼进行板层移植手术。(2)应用手持裂隙灯显微镜于术后7、14、28天对兔角膜情况进行大体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兔实验眼角膜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及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兔实验眼结膜与角膜有无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的发生;通过荧光素钠染色的方法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的覆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眼角膜情况进行对比。以上述观察指标中的前3项作为评分指标,于术后第7、14、28天记录评分,并将3项评分的总和记为排斥指数,对两组间评分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3)术后第7、14、28天随机处死5只兔,获取双眼角膜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兔双眼角膜组织的微观结构,包括术眼角膜组织结构中角膜移植物与植床的融合情况、双片透镜间纤维蛋白粘合剂的吸收情况、角膜上皮覆盖情况、炎性反应情况及对照眼全层角膜结构等。结果:(1)兔双眼角膜术后裂隙灯大体观察结果:术后全程,兔实验眼角膜未见有排斥现象发生,实验眼结膜于术后7天轻度水肿,随后逐渐消退;术后7天,实验眼角膜轻度水肿,移植区角膜欠透明,有少许新生血管生长达角膜缘,移植区角膜上皮尚未覆盖移植片,移植区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术后14天,实验眼角膜水肿程度减轻,移植区角膜透明度提高,有少许新生血管生长至角膜缘,但未达植片,移植区角膜上皮基本覆盖移植片,荧光素染色除缝线处外无着色;术后28天,兔实验眼角膜恢复情况良好,角膜轻度水肿,角膜移植片恢复至基本透明,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无加重,角膜荧光素钠染色仅见少许点状着色;对照眼全程结膜未见有炎症反应发生,角膜透明无水肿,角膜上皮覆盖情况良好。(2)生物相容性评分评价结果:兔实验眼的角膜移植片水肿程度于板层角膜移植术后7天、14天及28天评分分别为1.00(1.00-2.00)、1.50(0.75-2.00)及1.00±0.71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角膜移植片透明情况评分分别为1.80±0.68、1.30±0.68及1.60±0.55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分别为0.77±0.37、1.00(1.00-1.00)、1.00(1.00-1.00)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排斥指数分别为4.00(3.00-5.00)、4.00(2.00-5.00)、3.60±1.14分。(3)两组间评分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术后7、14天,两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8天,两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兔实验眼角膜术后7天,角膜上皮细胞尚未覆盖角膜移植材料,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植片内有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间见明显分界区,层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尚未吸收,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贴合良好,但可见明显分界线;术后14天,可见有1-2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植片,为扁平状上皮细胞,角膜胶原纤维排列仍紊乱,植片内仍有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大部分融合,层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大部分吸收,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贴合良好,分界线较前模糊;术后28天,植片表面有4-5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表层上皮细胞为扁平状上皮细胞,基底层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角膜胶原排列整齐、规则,植片内未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完全吸收,两片角膜基质透镜间分界消失,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融合良好,未见明显分界,角膜结构与正常角膜组织结构形态相近;对照眼角膜形态正常,角膜表面可见多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角膜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正常,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使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构建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作为角膜移植片对兔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兔眼术后恢复情况良好。(2)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生物相容性良好,排斥反应小,作为角膜植片替代物是可行的。(3)使用浓度为500IU/m L的凝血酶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形成的纤维蛋白胶具有较好的粘性与生物力学强度,满足手术的需求,更适合粘贴双层角膜基质透镜构建角膜移植材料。(4)-20℃温度条件下保存角膜基质透镜,对使用角膜基质透镜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应用影响较小,可以进行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通过体外培养小鼠来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细胞,模拟布比卡因神经毒性损伤模型,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预处理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布比卡因诱导的N2a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分成以下4组:(1)对照组(C组):N2a细胞无布比卡因或GM-1处理,用等量无血清培养液孵育;(2)GM-1组(G组):5μmol/L GM-1单独孵育N2a细胞24小时,无布
学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曲马多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睡眠影响及其应用的推荐剂量。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D1组、D2组、D3组,每组20例。麻醉方式:四组患者均选择静脉全身麻醉
学位
背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影响并导致超过数十万人死亡,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很差,尽管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乐观,并且许多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转移,当前尚无可用于监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早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手段。鼻咽癌(N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健康大鼠及4NQO饲养大鼠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健康大鼠肺损伤的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健康SPF级,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K组):仅行气管切开,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潮气量组(C组):VT=10 ml/kg,RR=50次/min,I:E=1:2;小潮气量+低PEEP组(LP组):VT=6 ml/kg,
学位
目的:探讨肌电相同的喉内肌与喉外肌的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Na+-K+-ATP酶的浓度、运动终板(MEP)分布、NGF及Trk A表达的区别,以及肌纤维类型的相似性,为高精准地选择相应喉外肌支配的神经,进行神经或神经肌蒂移植治疗声带麻痹提供参考。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取环杓侧肌及与其肌电相同的下颌舌骨肌、甲状舌骨肌,环杓后肌及与其肌电相同的颏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应用
学位
研究背景与其他肿瘤不同,鼻咽癌中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而是存在广泛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更倾向于一种表观遗传疾病。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形式,其特点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DNA序列不发生变化。DNA甲基化的发生机理是基因组Cp 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通过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许多肿瘤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体内抑癌基因转录表达失活,其中的机制就是DNA启动子区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分选出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CD34+、CD34-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OF),建立相应的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它们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以进一步明确TAO的发病机制,为TAO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正常与TAO眼眶成纤维细胞(Grave
学位
目的:通过探讨GSDMD在水杨酸钠致大鼠螺旋神经节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GSDMD抑制剂NSA拮抗水杨酸钠致大鼠螺旋神经节损伤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水杨酸钠致大鼠螺旋神经节损伤机制。方法: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筛选48只听力正常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外淋巴液组(artificial perilymph,APL);C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