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进行兔板层角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恢复情况,评估该种角膜移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并进一步探讨使用其作为角膜移植物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选择15只健康清洁级的新西兰白兔(共30眼),实验采用自身对照。将兔子的左眼用作对照眼,右眼用作实验眼,对兔实验眼进行板层移植手术。(2)应用手持裂隙灯显微镜于术后7、14、28天对兔角膜情况进行大体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兔实验眼角膜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及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兔实验眼结膜与角膜有无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的发生;通过荧光素钠染色的方法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的覆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眼角膜情况进行对比。以上述观察指标中的前3项作为评分指标,于术后第7、14、28天记录评分,并将3项评分的总和记为排斥指数,对两组间评分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3)术后第7、14、28天随机处死5只兔,获取双眼角膜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兔双眼角膜组织的微观结构,包括术眼角膜组织结构中角膜移植物与植床的融合情况、双片透镜间纤维蛋白粘合剂的吸收情况、角膜上皮覆盖情况、炎性反应情况及对照眼全层角膜结构等。结果:(1)兔双眼角膜术后裂隙灯大体观察结果:术后全程,兔实验眼角膜未见有排斥现象发生,实验眼结膜于术后7天轻度水肿,随后逐渐消退;术后7天,实验眼角膜轻度水肿,移植区角膜欠透明,有少许新生血管生长达角膜缘,移植区角膜上皮尚未覆盖移植片,移植区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术后14天,实验眼角膜水肿程度减轻,移植区角膜透明度提高,有少许新生血管生长至角膜缘,但未达植片,移植区角膜上皮基本覆盖移植片,荧光素染色除缝线处外无着色;术后28天,兔实验眼角膜恢复情况良好,角膜轻度水肿,角膜移植片恢复至基本透明,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无加重,角膜荧光素钠染色仅见少许点状着色;对照眼全程结膜未见有炎症反应发生,角膜透明无水肿,角膜上皮覆盖情况良好。(2)生物相容性评分评价结果:兔实验眼的角膜移植片水肿程度于板层角膜移植术后7天、14天及28天评分分别为1.00(1.00-2.00)、1.50(0.75-2.00)及1.00±0.71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角膜移植片透明情况评分分别为1.80±0.68、1.30±0.68及1.60±0.55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分别为0.77±0.37、1.00(1.00-1.00)、1.00(1.00-1.00)分;术后7天、14天及28天的排斥指数分别为4.00(3.00-5.00)、4.00(2.00-5.00)、3.60±1.14分。(3)两组间评分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术后7、14天,两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8天,两组透明程度、水肿程度、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兔实验眼角膜术后7天,角膜上皮细胞尚未覆盖角膜移植材料,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植片内有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间见明显分界区,层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尚未吸收,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贴合良好,但可见明显分界线;术后14天,可见有1-2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植片,为扁平状上皮细胞,角膜胶原纤维排列仍紊乱,植片内仍有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大部分融合,层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大部分吸收,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贴合良好,分界线较前模糊;术后28天,植片表面有4-5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表层上皮细胞为扁平状上皮细胞,基底层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角膜胶原排列整齐、规则,植片内未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层透镜间纤维蛋白粘合剂完全吸收,两片角膜基质透镜间分界消失,植片与受体角膜组织融合良好,未见明显分界,角膜结构与正常角膜组织结构形态相近;对照眼角膜形态正常,角膜表面可见多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角膜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正常,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使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构建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作为角膜移植片对兔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兔眼术后恢复情况良好。(2)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生物相容性良好,排斥反应小,作为角膜植片替代物是可行的。(3)使用浓度为500IU/m L的凝血酶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形成的纤维蛋白胶具有较好的粘性与生物力学强度,满足手术的需求,更适合粘贴双层角膜基质透镜构建角膜移植材料。(4)-20℃温度条件下保存角膜基质透镜,对使用角膜基质透镜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应用影响较小,可以进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