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痰瘀阻络证)及其早期肾病损害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痰瘀阻络证患者在应用中西医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之间降压疗效、肾损伤五项及血清胱抑素C(Cyst-C)的差异性,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及其早期肾损害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地区收集老年高血压痰瘀阻络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组45例、西药组45例,分别给予降压1号联合西药及单纯西药治疗,所用西药均为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吲达帕胺片,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量,留取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标本,检测尿肾损伤五项(MALB、TRF、NAG、β2-MG、IgG)及血清Cyst-C。并对两组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的疗程为6个月。   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脱落4例,西药组脱落5例,两组诊室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SBP低于西药组,治疗前后SBP降低幅度高于西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及组内舒张压(DBP)及DBP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各参数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白天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24h平均SBP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及西药组治疗后SBP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24小时动态血压各参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血压负荷值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方面比较,中西医结合组肾损伤五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治疗后尿MALB、β2-MG、IGU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RF、NA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尿MALB、NAG水平上明显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血清Cyst-C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   结论:以降压Ⅰ号联合西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SBP方面优于西药组,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肾损害状况,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影响初诊即确诊发生肝和(或)肺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癌性疼痛是癌症最主要的相关症状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1%-90%。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