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方式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典型草原,根据实地调查、资料记载与调查访问,选取地形地貌及原生植被类型一致的放牧地、割草地、围封地1(2002年围栏,围封后割草利用)和围封地2(1989年围栏,围封后割草利用)为研究对象,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及土壤的变异特征,分析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的演替规律,探讨我国北方半干旱典型草原适宜的利用与管理方式,为我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总盖度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割草地>围封地1>放牧地。草地产草量的高低顺序为:割草地>围封地2>围封地1>放牧地,地下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围封地1>放牧地>割草地。2.放牧地植被的高度低于割草地与围封地中同种植被的值,同时放牧地禾本科植物的密度和盖度均为最低;围封地豆科植物的高度、密度与盖度明显高于放牧地与割草地,毛茛科、瑞香科等有毒有害杂草的密度明显低于放牧地与割草地。放牧草地由于连续多年重度放牧利用,群落演替为以星毛萎陵菜+冷蒿+糙隐子草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割草地由于连续多年割草利用,草地演替为以羊草+麻花头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围封地由于多年围封恢复利用,草地演替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为优势种的群落。3.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的物种数目以围封地2最大,其次是围封地1与割草地,放牧地物种数目最小。围封地群落的Margalet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eilow均匀性系数大于割草地和放牧地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就Motyka相似系数的分析结果来看,放牧地与割草地的相似系数最大(0.44),与围封样地的相似系数最小(0.41)。4.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为:全效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同层比较结果围封样地高于放牧样地与割草样地。草地围封后,为土壤种子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土壤种子库密度比较结果为:围封地2(6689.8±912.1粒/m-2)>围封地1(6468.4±1027.2粒/m-2)>割草地(5533.7±996.8粒/m-2)>放牧地(3724.3±1217.6粒/m-2)。围封地2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指数最大(0.37),割草地的Sorensen指数最小(0.32)。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的灰色关联系数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0.9252)>围封地1(0.8167)>割草地(0.7329)>放牧地(0.6941)。说明与长期重度放牧利用和连年割草利用相比,围封+割草利用的干扰方式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但围封后应避免长期割草,防止长期割草导致草地的退化演替。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医疗卫生服务加速市场化的客观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使得医院服务从供给、消费、到调整、再利用的整个反馈周期大大缩短。以技术能力,就诊环境,规范程度
背景: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两种亚型,因出血或缺血导致神经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障碍或缺失,至今临床上仍无有效
《说文解字》对于文字的释义与分类对我国后世字典的编撰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汉语大字典》为例,其中的部首检字法无一不是受到《说文解字》540部首框架体系影响,释义等方面
高层建筑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城市大建设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正在诞生。它们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城市天际线,同样也影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方法:将7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
<正> 为了做好猪的选种选配,不断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以吉林省为例,谈谈以下几点意见:一、究竟什么品种最优良?这要看哪个品种在当地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情况,因地制宜而定。通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逐步展开,应用文体的翻译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相关理论研究在应用文体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可操作
随着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天然药物和中药越来越重视。黄酮类化合物是蕴藏在植物中较为广泛的天然药物之一,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常有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出现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