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光栅的非对称传输现象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异常透射(EOT)是指光通过金属小孔阵列时的透射率远大于经典小孔透射理论所预言的透射率的现象。EOT现象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统一的解释,但光入射到金属表面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被大部分学者们所接受。随着研究的深入,EOT现象在滤波、传感及光开关等方面有着很多的应用,本文所研究的非对称传输现象(OUT)就是其中之一。
  OUT现象要求对光具有单向导通的作用,即光分别从两个相反方向入射时,可以获得不同的透射特性。传统的获得OUT的方法是利用非线性材料、液晶及光子晶体等,这些方法通常不仅需要强磁场或者高光强,还具有结构复杂,难以集成等缺点。而利用金属光栅实现OUT现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集成等优势。金属光栅主要利用SPPs的原理来实现非对称传输,对未来全光二极管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提出了两种非对称金属光栅结构,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个三角形金属光栅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对该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实现OUT现象,通过对光栅结构参数进行调节,可以改变其透射曲线,对传输进行调节。当在该结构基础上在三角形光栅下方添加一个介质基底时,可以扩展非对称传输窗口至红外波段,获得更优的传输特性。2、提出了一个双光栅-凹槽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研究了双层光栅的传输特性,说明了其产生OUT的原因。随后引入凹槽结构,研究了凹槽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双光栅-凹槽结构可产生非常好的透射对比率,并且通过调节光栅参数可以调节非对称传输特性。最后在以上基础上,通过改变光栅参数及凹槽的位置设计了一个新的双光栅-凹槽结构来产生宽波段的非对称传输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高度集成化光电器件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大,具备优越物理、化学性质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线开始逐渐替代原来的体材料,并在光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砷化镓(GaAs)和砷化铝镓(AlGaAs)是两种常见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两者组成的GaAs/AlGaAs纳米线异质结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优势,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引入GaAs量子阱后形成的纳米线异质结复合结构,其新颖的电子态和杰出的光电性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虽然该纳米线异质结复合结构的宏
二噻吩基乙烯荧光分子开关具有独特的双稳态特性、优异的抗疲劳性、光异构化的介质依赖性小等优点,在信息存储、超分辨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常规二噻吩基乙烯的闭环反应存在依赖于紫外光驱动的共性问题,紫外光对分子自身和观测对象具有一定的损伤性,且常规光学显微系统不兼容或缺少紫光光源,这些问题限制了二噻吩基乙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现有的可见光响应二噻吩基乙烯体系的闭环反应转化率不够高,且涉及荧光开关的研究极少,性能也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鉴于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三芳胺的可见光高效驱动的二噻吩
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利用各类光学成像技术对神经解剖学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也成为热门的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研究成果多以非结构化电子文本的形式存储在大量科学文献中,因此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光学字符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大规模自动化地从神经科学文献中抽取结构化信息,能够极大地促进研究人员对领域内研究内容的掌握和研究现状的认识。然而,神经科学领域现有的信息抽取系统多采用基于规则和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抽取结果受人工制定规则和特征工程的影响较大,抽取精度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相较而言,生物医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存储容量大和存储单元逐渐小型化的需求不断增强。近年来,常用的硅基Flash存储器已接近其物理极限。因此,铁电存储器、磁性存储器、相变存储器和阻变存储器等新型存储器应运而生。其中,阻变存储器因其结构简单、操作速度快、可缩小性好及耐受性长等优点而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有力的竞争者之一。阻变存储器的关键材料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材料一般为绝缘体或半导体,常用的存储介质
总有机碳(TOC)是指溶解和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是以含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TOC的测定通常采用的是国标燃烧法和湿化学法,但这两种传统方法都具有测试方法复杂、测量时间长、速度慢等缺点,无法进行海水的原位在线测量。本文采用的紫外吸收光谱法测量TOC,能够快速、不添加试剂、不产生污染测量海洋TOC。但与传统的测量方法原理不同,国标燃烧法能够几乎完全燃烧样品,使有机物充分氧化,而海洋环境与实验室环境相比复杂多变,TOC光学传感器的测量易受海洋环境的影响。针对海洋TOC光学传感器受海洋环境的
极端学习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前馈神经网络之一,具有网络参数少,无需迭代,学习速度快等优点。但由于其单隐层的网络结构过于简单,使得极端学习机的学习能力也十分有限,于是核极端学习机与多层极端学习机应运而出,但两者均存在着对噪声敏感、容易过拟合、计算量大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最大相关熵准则分别提出两种改进的极端学习机网络。在UCI数据集上对其性能进行验证,并分别对两种改进极端学习机网络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核极端学习机进行改进。针对极端学习机对噪声敏感的问题,引入最大相关熵准则代替极端学习
人们对NSDI的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中,He是NSDI实验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原子,同时也是理论模拟计算中最简单的原子。He的NSDI是强场双电子反应的典型代表。2007年,Staudte等人和Rudenko等人分别在低场强(24.5×1014W/cm)和高场强(215.0×1014W/cm)下对He原子NSDI的关联电子动量谱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沿着激光偏振方向的关联电子动量分布在对角线上表现出强烈的排斥现象,最终呈现为“手指状”(或“V型”)结构。为了探索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人们利用数值求解
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具有振幅、相位以及偏振态,通过相应的技术可将其携带的信息解析出来;由于光具有传播速度快、携带信息容量多等特点,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迅猛发展的光纤通信。绝大部分的激光器的输出模式为单纯的基模高斯光束,被普遍应用于光学研究当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扩展,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各种形式的光场分布,单纯的基模高斯光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则需要对光场进行特定的调控。光场具有其特定的振幅、相位、频率和偏振参量,经过空间光场调控之后可以得到新颖的空间结构光场,从而满足实际需
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中的电子动力学一直都是强场物理和阿秒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第一部分着重揭示强激光作用下氙原子光电子动量分布中的低能干涉结构。利用包含初态的斯塔克移动、库仑势以及极化诱导偶极势的改进量子轨迹蒙特卡罗方法,探讨了氙原子光电子动量分布中低能干涉结构的起源。我们发现在低能干涉结构中,仅考虑库仑势时,激光场的每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的相位分布在相反方向,当引入斯塔克移动时,相位变成了同向分布。从而证明低能干涉结构是斯塔克效应对激光场的每个四分之一周期内库仑势的相位补偿引起的干涉相长。
近些年,钛酸锶铅(Pb1-xSrxTiO3或者PST)外延薄膜被许多的研究者成功地制备和表征,主要是因为它的独特的介电性质和在微波可调器件中的良好的应用前景。最近,相关的理论研究发现在块体PST固溶体中有单斜相结构和低温准同型相界(MPB)的存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PST材料,本论文采用朗道-金兹堡-德文希尔(LGD)热力学唯象理论对面内各向异性PST外延薄膜的铁电相变和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1)构建了伪立方晶系中室温下(25℃)的单畴PST(x=0.65、0.70)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