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混频数据模型预测了中国的经济走势及其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样本外预测的结果显示,在五个主要变量中,MIDAS设定情形下M1和投资对GDP增速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其他三个变量,出口和财政增速对GDP增速的预测效果较弱。适时预报的结果显示,2015年一季度的GDP环比增速保持在1.34%至1.59%之间,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着进一步下行的压力。第二,组合预测的结果表明,C-MIDAS-AR模型的预测精度均高于基准的AR模型。考虑了变量之间协动性后,MF-VAR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多数情况下要优于基准的AR和VAR模型。C-MIDAS-AR模型与MF-VAR的对比结果显示,前者在短期预测方面具有优势,MF-VAR则在长期预测上表现较好。第三,结合了因子分析后,F-C-MIDAS-AR和F-MF-VAR的预测精度均要高于基准的AR模型,其中F-C-MIDAS-AR的预测优势主要体现在短期预测上,F-MF-VAR的预测优势则体现在长期预测上。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还显示,几乎在所有的情形下基准的F-C-MIDAS和F-MF-VAR模型的预测优势都不差于竞争的ADL、AR和VAR模型。第四,结合了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机制后,MSI-MF-VAR识别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区制特征。其中,中国经济处于扩张状态的转移概率在0.967与0.970之间,处于收缩状态的转移概率在0.968与0.972之间,说明中国经济的不同区制之间有一定的非对称性:中国经济处于收缩状态的持续时间在31.3至35.7个月之间,而处于扩张状态的时间则在30.03至33.33个月之间。第五,根据MSI-MF-VAR估计的概率显示,自1992年起中国经济大致上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跨度为1992年1月至1997年8月,由于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和后期经济“软着陆”的实现,中国经济在该阶段处于扩张状态。第二个阶段的跨度为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出口受阻影响,中国经济在此阶段呈现收缩态势。第三个阶段跨度为2002年10月至2008年8月,加入WTO后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此阶段中国经济处于扩张状态。第四个阶段的跨度为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处于全面收缩态势,但该收缩期的历时较短,主要原因在于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五个阶段的跨度为2009年10至2011年10月,在该阶段中国经济处于一个短暂的扩张期,此阶段正是次贷危机期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的体现。第六个阶段的跨度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受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型的关键时刻,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在此阶段处于一个收缩态势,且这种收缩态势可能会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