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碳质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其储锌/钠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能源的开发、存储和利用必将走上舞台的最中央。然而,诸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其自身具有间歇性、不确定性等局限,如何将所开发的能源存储起来并按需利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新型大规模储能设施似乎为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锂离子电池已商业化多年且具有成熟的工艺流程,但其终须面临锂资源稀缺,上游原材料成本暴涨的窘境,开发其他类型金属离子储能器件迫在眉睫。金属离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兼具二次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被普遍认为是具有潜力的竞争者,而水系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安全性、环境友好以及多价离子存储的特点,更是在金属离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脱颖而出。此外,双离子电池也因其高效的储能机制,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嵌入/脱出正负极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利用,具有宽电压窗口和高能量密度的天然优势,也被广泛研究作为可替代的候选者,而钠基双离子电池因钠资源的广泛分布和低成本亦是异军突起。电极材料作为储能器件的关键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储能性能。常用的储锌/钠电极材料如氧化物或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有着显著的优缺点,高理论比容量的同时伴随着较快的容量衰减和较差的循环寿命,如硫化物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通常因体积膨胀而导致其较差的循环性能。而全碳质材料作为经典的储能材料,具有异常稳定的循环性能及长循环寿命,同时具有低成本的显著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容器及二次电池中。本论文选用全碳质材料作为上述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且展现出环境友好性,以期能为这两种储能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设计思路及参考。在本研究工作中,通过改变水溶剂的脱除方式,调控三维石墨烯的密度和孔隙结构,构筑了具有致密结构的三维多孔石墨烯储锌正极材料,在确保能快速传输Zn2+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的体积能量密度。以废弃的核桃壳为原料,通过碳化处理制备了结构稳定的储钠硬碳负极材料,研究其热解温度对储钠性能影响及储钠机理,并进一步匹配KS6石墨作正极组装双离子电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石墨烯水凝胶,通过不同的干燥方式来研究其对三维多孔石墨烯微观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径进行定向调控以平衡孔径结构和密度,最终制备三维多孔石墨烯孔径大小控制在适合储锌的0.6-10 nm范围内。与此同时,1.38g cm–3的高密度保证了锌离子混合电容器的高体积性能,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体积比电容达299 F cm–3,即便是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体积比电容达225 F cm–3,且循环3000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5%。此外,该器件展现出令人满意的能量输出,在116 W L–1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达118 Wh L–1,远高于大部分报道的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2)以废弃的核桃壳为原料,采用两步碳化法制备核桃壳衍生碳。通过丙酮清洗掉油脂等可溶性有机物,再进行球磨、过筛、低温热解、酸洗、碱洗、不同温度高温碳化一系列步骤制备核桃壳衍生碳(WS–x,x为碳化温度)。探究不同碳化温度对其微观形貌及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作负极材料组装成钠离子半电池研究其储钠效果及储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WS–1200作钠半电池负极时展现出优异的储钠性能,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36.5 m Ah g–1,在10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留285.9m Ah g–1,平均每圈容量衰减仅为0.015%,显示该材料稳定的微观结构。并且,该衍生碳在10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依然达140 m Ah g–1,表明其优异的倍率性能。基于该衍生碳优异的储钠性能,本工作进一步匹配KS6石墨作正极,WS–1200作负极组装了钠基双离子电池,研究该器件的储能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该器件容量达245.6 m Ah g–1且30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达192.6 m Ah g–1,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容量为120.3 m Ah g–1,经缓慢衰减后容量稳定在50 m Ah g-1左右,且循环寿命超30000圈。此外,在68.75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达172.06Wh kg-1。该工作表明,通过废物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储能性能,极大地提高了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性价比。
其他文献
金属阻尼器作为结构中常用的耗能装置,由于其耗能机理明确、性能稳定、制作加工方便等特点,在建筑结构减震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发了各种类型的金属阻尼器,但大多耗能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实现分阶段耗能的目的。本文通过将耗能钢板截面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分阶段耗能金属阻尼器,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其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揭示了耗能机理,建立了分阶段屈服耗能金属阻尼器的设计
学位
由于电动汽车市场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可充电储能设备的迫切需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也开始逐渐走向了热潮。虽然现如今市场上相对较为热门的负极地材料仍以多层石墨类居多,但因为其较低的理论比容量(372 m Ah/g)根本就无法适应新型能源汽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因此必须寻求更为理想负极材料。Sb2S3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储量丰富,又拥有着相对较高的理论比容量(946 m Ahg-1),因此获得了许多研发技术人
学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复杂服役环境及高推动比的设计对单晶涡轮叶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本身无法满足更高温度下的抗氧化和抗腐蚀的防护需求,而先进的气膜冷却技术和高温防护涂层是提升其服役性能的关键技术。先进单晶涡轮叶片壁厚低至1.0 mm以内,且气膜冷却技术驱动着单晶叶片朝壁厚越薄的方向发展。PtAl涂
学位
人们对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大使得锂离子电池(LIBs)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极为有限的锂资源无法满足更大规模的能量存储需求。因此,与LIBs工作原理相似且原材料储量丰富的钠离子电池(SIBs)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较大的钠离子半径(1.02(?))会造成循环性能不稳定和动力学缓慢的问题,所以寻找合适的负极材料是让SIBs实现商业化的一大挑战。在众多的负极材料中,金属硫族化物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理论容量而受
学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低功率密度的二次电池和低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近年来兼具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过渡金属硒化物作为电池型电极材料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而备受关注,但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造成结构破坏,从而导致倍率性能变差以及容量迅速衰减。目前改善硒化物作为电极材料存在不足的常见方法有减小颗粒尺寸、进行碳包覆、构造核壳结构以及
学位
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新一代光伏材料,钙钛矿由于其高吸收系数、低激子结合能和长载流子扩散长度等优异的半导体特性,向人们展现出其巨大的研究潜力。其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5.5%,然而其内部的有机阳离子具备波动性和热不稳定性的特点,这成为了其器件目前无法满足商业化需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钙钛矿材料自身的环境稳定性,利用无机Cs+代替挥发性有机阳离子的方法应运而生,通过该方
学位
近年来,能源和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国家提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储能器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锂硫电池因为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比能储能器件。然而,锂硫电池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LiPSs)反应动力学缓慢、产生穿梭效应,导致电池库伦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成为阻碍锂硫电池发展的瓶颈。目前,研究者们广泛采用
学位
量子点(QDs)因其独特的三维量子限制而显示出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因此,它们可以应用于生物成像、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然而,大多数高性能量子点(包括CdS、CdSe、CdTe、HgTe、PbSe)及其杂化结构都受到Cd、Hg和Pb等金属元素毒性的限制。传统重金属基量子点的固有毒性阻碍了它们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决毒性问题,人们开发了许多无金属元素量子点,以满
学位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城市家庭用电已成为我国电力能源消耗新的增长点。电力行业对化石燃料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如果电力消耗增加的趋势得不到显著改善,气候变化将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后果。虽然已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标准,但单纯的技术手段并不能改变居民家庭高耗能的生活方式和用电模式。城市家庭电力能源消耗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受到家庭人口特征、经济水平、住房特征等多种因素的
学位
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并多次强调人才是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和手段。关键研发者作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不仅掌握着重要的知识,而且担负着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决定着企业发展创新竞争的命脉。因此,关键研发者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型企业效益的好坏。然而,虽然学者们就人力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