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DIC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以及纤溶过度激活。往往伴随着内皮功能障碍和广泛的微血管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在DIC发病的起始环节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阻止凝血反应的进一步恶性循环,或能够降低DIC患者的死亡率,但也有文献提示使用抗凝药物并不能降低DIC死亡率,且尚无有关DIC的抗凝治疗的安全性的研究,DIC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待讨论。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现有已公开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检索,纳入高质量文章,采集并整合数据,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探究抗凝治疗应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ISTH诊断标准诊断为显性DIC的患者、JAAM标准诊断为DIC的患者、JMHW标准诊断为DIC的患者、其他标准诊断为DIC的患者。通过计算机检索及人工检索两种方式,检索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库在内的6个数据库,纳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抗凝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语种为中文及英文。检索文献时限为:2016年6月前。之后依照PRISMA原则,根据指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制作漏斗图评估偏倚。  结果:本研究纳入11篇RCT文章,其中英文RCT文章10篇,中文RCT文章1篇,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后进行异质性分析,剔除异质性较大的文章1篇,纳入10篇高质量RCT研究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纳入10篇文章,共计1060例患者,以28天死亡率为计算指标,I2=9%(<50%),P=0.0004,(P<0.01),10篇文章同质性好,给予采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定量meta分析,计算得出OR值为0.61(CI:[0.47,0.80]),显示抗凝治疗可以减少患者28天死亡率,即抗凝治疗有效。纳入9篇文章,共计966例患者,以出血事件加重与否作为二分类变量为计算指标,I2=75%(>50%),P=0.29,(P>0.01),文章同质性较差,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值为0.64(CI:[0.28,1.47]),数据结果随显示抗凝治疗未加重出血,安全性尚可,敏感性分析及漏斗图均显示研究偏倚较小。  结论:抗凝治疗能够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病死率,但其安全性尚待探究,受实验本身局限性影响,所得结论尚需要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一个写意的“之”字。正是在这片山水天成的大之江地区中,孕育了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的“美丽华贵之城”杭州。20年前,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星耀控股集团成立于2004年,但其房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它见证了本土房企发展的历史。作为一家老牌本土开发商,兴耀集团在过去的十年中,抓住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机会,突破了在
期刊
为探索花生的高产规律与途径,七九年我们选择了一块肥水条件较好的黄沙地,搞了十亩高产试验田。围绕花多不育、针多不实、果多不饱的问题,在密度适宜的基础上,以增加单株果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kappaB p65(NF-κB p65)在复发性流产病人和正常人工流产病人的绒毛组织的差异表达,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核因子kappaB信号传导通路中TLR4和NF-
带侧键的硅氧烷高分子薄膜,在吸收有机分子时它的厚度会发生膨胀,其膨胀幅度与接触的有机物浓度成正比;采用白光干涉测厚的方法可测量出薄膜厚度的微小变化,从而构成一种灵敏的化
位于北盘江边上的乐元区乐元公社乐元第一生产队,地处低热,海拔350公尺。这里年均温19℃左右,2月底3月上旬的温度稳定在13℃以上,9月中下旬温度23℃以上,气温条件较好,是双
1978年我连认真贯彻“八字宪法”,大搞科学植棉,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我连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七年超百斤的基础上来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去年种植500亩棉花平均皮棉亩产达
解放以来,北京市小麦品种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更换,对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产量由每亩几十斤提高到四百多斤)。但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耕作栽培技术
为了探索水改旱棉田棉花高产稳产的途径和生育规律,我们连续两年在一亩三分九厘五的水改旱棉田里进行了棉花高产栽培试验。一九七九年获得了亩产皮棉306.6斤。现将试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