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蓬莱仙洞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旅游热潮的到来,洞穴旅游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广泛青睐,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和可靠的保护措施,致使洞穴旅游走上了一条“开发一处,破坏一处”的恶性开发之路,致使珍贵的地下资源宝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位于安徽省石台县的蓬莱仙洞,自1982年开发至今,洞穴景观出现了风化、侵蚀和污染,使原本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各类景观的往日光辉不再。本研究重点叙述了2006-2007年对安徽石台蓬莱仙洞所进行的洞穴自然系统长期观测的结果,从因开发而造成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风速、照度等入手,在蓬莱仙洞内部设置了10个监测点,洞口和洞外各设一个测点作为对比,分析研究了旅游淡旺季上述指标的基本变化规律,寻找洞穴景观发生损坏的机理,并探索其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洞穴空气中CO2浓度主要受游客量、洞体结构、风速、外界CO2含量的影响,洞穴空气中平均CO2含量较高,比洞外高出721ppm,洞内CO2浓度峰值纪录最高出超出了6000ppm的纪录;跟外界相比,洞穴温度比较稳定,但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在洞穴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围绕一个平均值上下波动,游客量、洞体结构、外界气候、洞内灯光系统对洞内温度的变化均有重要的影响,其变化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和季节差异性;蓬莱仙洞是一个典型的旱洞,总体来说,洞内的湿度偏低,平均值为81%,变化明显,随洞深逐渐增加,季节差异性明显,春季的湿度较高,冬季的湿度较低;洞内空气运动缓慢,大多数监测点测不到风速,风速主要是由洞内外温差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洞内灯光系统的照度均偏高,洞内已经出现了灯光植物,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根治旅游洞穴中大量滋生的灯光植物,建议采用低照度和中等照度作为主要光源。洞穴升温、灯光的炙烤及空气的对流致使洞穴湿度或局部湿度降低,使景观产生干裂、风化,气流带入的洞外酸性气体及高浓度CO2在高湿的条件下,结合水汽对洞穴景观产生酸侵蚀作用,灯光的存在为灯光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使大量的苔藓类植物生长于钟乳类景观的表面,洞外大气粉尘的进入,给洞穴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粉尘在洞内高湿的环境下大量沉降,附着于钟乳类景观表面,致使受污染面发黑,毫无光泽。针对洞内因开发而造成的这些破坏,建议采用宏观生态保护、洞穴空间环境保护和低温钙碱性溶液降温、增湿、除CO2的景观保护措施。通过这些多重保护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洞穴景观遭受损坏和保证游客的健康旅游,实现洞穴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语篇分析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语言学界广泛关注。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篇分析,如广告、剧本、政府公文等。研究内容侧重语言层面包括语音,语义和语言结构等。
本文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解释视唱练耳水平发展与相关音乐活动行为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及相关音乐活动中自我效能感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手段,以求音乐
期刊
期刊
介绍了纳米涂料的制备方法及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涂料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从2006年起,四川省农业厅、财政厅开始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含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该工程坚持“围绕主导产业
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语中和汉语中的程度副词,然后比较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中使用程度副词的情况。本文的通过调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CCL语料库,并按HSK大纲制成问卷调查,以问卷的
东亚经济的“雁行模式”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由日本、“四小龙”、东盟国家组成的国际分工体系。其独特之处是,这一国际分工体系在结构上,犹如一列秩序井然飞越长
皖西南方言的东、北、西三面受江淮官话包围,东南面与江西赣语隔长江相望。目前学术界倾向于将皖西南方言划归赣语。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皖西南方言与江淮官话的语音接近度大于
介绍了汾河流域概况,根据1980—2013年汾河流域枯水系列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工农业挤占生态用水问题突出。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需水预测以及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