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氮输入对湿地土壤除氮能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o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酸盐污染己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河岸湿地被认为是潜在的水质净化系统。随着人为和自然硝酸盐负荷的增加,河岸湿地的CO2、CH4、N2O的通量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温室气体平衡。本研究从有富氮径流汇入的河岸湿地采集了不同的土壤样本,研究了不同样本硝酸盐去除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探讨了土壤理化因子对受纳水体硝酸盐的去除以及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ⅰ)确定含氮河岸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场地采集的原状土壤柱硝酸盐去除和N20排放的空间变化和过程,(ⅱ)测定连续输入硝酸盐溶液的完整河岸湿地土壤柱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ⅲ)评估水位波动和硝酸盐浓度水平对土壤表面和河岸淡水湿地CO2和CH4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植物种类采集的原状土壤柱(小叶章、芦苇、鼓囊苔草和漂统苔草),进行富硝酸盐水处理,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土壤,土柱被置于不同的水位(高于土壤表面5cm,低于土壤水面10cm,低于土壤水面-20cm)和不同的硝酸盐浓度水平。同时收集水和气体样本,分别用于硝酸盐、镇根离子、CO2、CH4和N2O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土壤柱从入口到出口的浓度显著降低。近98%的硝酸盐随着水流通过土壤柱而消失,表明湿地土壤具有有效的硝酸盐去除能力。沿土壤剖面的去除率有明显的垂直梯度,最高的去除率在土壤柱上层。这一结果归因于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在0和10cm深处,以芦苇和鼓囊苔草覆盖为主的土壤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高于以小叶章为主的土壤硝酸盐去除率。这种硝酸盐的空间变化是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pH值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以小叶章为主要覆盖植被的湿地采集的土壤是CO2和N2O的净来源。而从芦苇和鼓囊苔草覆盖的地点采集的土壤是CO2和N2O的净固化源。土壤水分中有机碳含量和硝酸盐浓度对温室气体通量有很大影响。土壤水硝酸盐浓度越高,CO2和N2O通量越快。另一方面,高浓度硝酸盐土壤水有利于CH4气体氧化,从而降低CH4的排量。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湿地土壤硝酸盐浓度提高会增加土壤CO2和N2O的排放。因此,控制硝酸盐淋溶在减少人为CO2和N2O排放方面的具有重要作用。
  硝酸盐浓度与水位对CO2和CH4通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水位波动对CO2通量影响显著,对CH4气体通量影响不显著。水位处于土壤表层以上5cm处的CO2总平均排放量分别是水位位于土壤表层以下-10cm和土壤水面层以下-20cm处的2倍和5倍。在土柱中加入高浓度硝酸盐时,优势种小叶章中的的CO2平均通量显著高于芦苇和漂径苔草。硝酸盐浓度水平对CH4通量有显著影响,当加入低浓度硝酸盐时,CH4的平均通量值最高。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小叶章土壤的CO2通量与硝酸根离子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银离子呈负相关(p<0.05)。在芦苇和漂筏草中,CO2通量分别与总有机碳正相关和馁离子负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湿地排水引起的水位下降,CO2和CH4通量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变化。添加高浓度的硝酸根离子导致(ⅰ)小叶章的CO2通量增加,可能是由于营养效应,和(ⅱ)漂筏苔草和芦苇的CO2通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诱导碳限制,从而限制土壤呼吸。
其他文献
农田土壤常受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威胁,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恶化土壤环境,而且农药中的莠去津等长残效除草剂还严重威胁蔬菜等作物的正常生长。本文选取海泡石和生物质炭为修复材料,利用钝化修复法对农田土壤中的镉(Cd)和莠去津复合污染物进行同步修复治理,并进一步探讨同步修复技术对蔬菜生理指标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海泡石和生物炭通过吸附、基团配位、提高pH等方式固定并钝化土壤中
学位
近几十年来,全球工业快速发展,经济飞速增长,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环境污染之痛,重金属污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三角洲和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孕育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深受人为活动影响。在大量工业运转的同时,外源重金属被大量排放,进入三角洲和河流,对其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关注三角洲和河流重金属污染问题,管好三角洲和河流环境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关键。本研究在充分调查国内外研
学位
硝基芳香化合物和偶氮染料等有机物作为重要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但进入环境后会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污水中的这类有毒有机污染物难以被微生物直接矿化,通常需要先还原转化成容易矿化处理且毒性较低的还原产物。因此,化学及生物还原转化成为处理水体中这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这类有机污染物还原降解的动力学过程通常较为缓慢。近年来,研究发现环境功能碳材料可以强化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排放日益增多。其中,工业源VOCs的排放涉及行业众多、排放强度大、污染十分严重。低温等离子体具有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较高降解效率,对污染物无选择性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处理VOCs的技术之一,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围绕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处理VOCs的研究,主要是着重于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生方法,目的是为了产生大量的高能电
由于我国制革污泥产量大、处理成本高,大量的企业将其随意堆存于周边土壤中,给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在典型制革污泥堆存场地包气带剖面中污染物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和土柱淋滤实验,并结合微生物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手段,旨在查明制革污泥中Cr(Ⅲ)和NH4+-N的淋溶释放规律,揭示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中Cr(Ⅲ)形态和价态转化及功能菌转化NH4+-N的影响
学位
过度的森林砍伐导致中国的森林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甚至引发了干旱、洪涝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中国在过去40年里建设了一系列大型生态工程项目,包括“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得益于这些生态工程建设,中国的森林得以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和环境。除了生态和环境效益外,植树造林还可以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对局地和区域气候产生影响。但是
学位
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由于人类干扰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已引起包括环境和水文地质等诸多领域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功能微生物在污染含水层中的运移与分布情况直接影响修复效果。因此,开展功能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污染
学位
目前,我国高盐有机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00亿吨,种类繁多,已成为主要的工业污染源。好氧颗粒污泥结构密实,具有多样化的微生物菌群和功能菌高效持留的特点,在含有重金属、抗生素废水等不利生境中有很强的耐受性,已经证明是处理高盐有机物废水的有效技术之一。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主要是由于好氧颗粒污泥中一些耐盐菌、嗜盐菌的出现和富集。且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学位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N2O作为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N2O在大气层可停留150年左右,尽管N2O在大气中的浓度远低于CO2,但其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约是CO2的310倍,其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6~10%。研究者普遍认为催化分解技术是减少N2O排放的有效方法,而该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的性能,如何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催
学位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以及酸沉降方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河岸带沼泽湿地在调节大气中N2O浓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沿着三江平原河岸带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地(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swamp meadow marsh,CASMM),交错带湿地(Ecotone w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