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社会变迁中的民俗作为思考的基点,对山西洪洞走亲习俗进行个案分析,沿着演变历史、价值体系、技术手段、组织架构和动力机制的线索,由点及面地分析了在中国城市化语境中民俗仪式时空、人和物的变化,试图揭示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走亲习俗背后隐藏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探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主要集中于当下的民俗仪式,认为民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包含着文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的复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兼顾民俗发展中资源交换、地域认同和文化权利三方面的价值,需要以保护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为起点,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文化系统变化,甚至频临消失的挑战,真正留住作为农业时代文化表征的民俗仪式。论文第一章以发展的视角,将山西洪洞走亲习俗置于具体的社会语境中,通过对案例的著录,力图呈现走亲习俗的文化生态的视觉整体,并结合文献记载,详细分析了当地人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第二章对洪洞走亲仪式在当代社会复兴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民俗仪式的基本特征入手,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剖析了民俗仪式复兴的动力学因素,并突出了“人”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章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进行梳理,结合山西洪洞走亲习俗个案的特殊性,参照韩国、日本民俗类文化财保护的具体措施和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山西洪洞走亲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解读,考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开展以来民俗参与各方的观念变化。最后一章展开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引发的进一步思考,围绕资源交换的合作、民俗与地域文化认同、农民的文化权利三个问题,力图发现一些被国家现代理性遮蔽的角落,从而探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取向。民俗仪式是一系列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表征,参与民俗仪式的各方对民俗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都有不同的把握,从而生发出不同的使用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俗代表着一种和过去相连的意识形态,更代表着独特的社会经济关系,从长期的视角看,民俗还将在农民的生活中起作用,这也许正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前景所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推证和实例,阐述了在学习电介质的极化电荷分布情况时易出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特有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口的自由迁徙,制约着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多由各省、各城市政府发起,必须从改革全局出发,构建与人
杜邦分析法是对企业有关财务问题及财务行为能力的现状、过程、趋势的分析。它是一个综合分析过程,这种方法是鉴定企业业绩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指标,所以企业的经营者一般会
论述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对14例脑动静脉畸形均做了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同时利用时间飞越法(TOF法)和相位对比法(PC法)。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与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
随着舞蹈美育的不断发展,舞蹈美育教材建设也逐渐兴起与繁荣起来。而对应当下时代的美育需求,舞蹈美育教材建设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本文采用社会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
六朝时代士族阶层的服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大量的图像资料及文献资料,笔者试图分析六朝士族服饰风尚与六朝士人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服饰的形态和艺术效果上看,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程序,对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生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规范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作为生产决策辅助工具的统计分析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和生产规范化管
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自推向市场以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被视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山水实景”为概念的人文资源与自
为了刺激农村消费,一系列扩大农村消费的计划已在各地区开展起来,“家电下乡”、“农机电下乡”等等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的消费,但是由于农村发展存在的诸多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