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隔药灸对原发型骨质疏松症(以下简称POP)疼痛症状的疗效,评价隔药灸对POP中医证候及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通过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依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选择70例肾阳亏虚型POP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骨质疏松基础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骨质疏松基础药物口服同时采用隔药灸治疗。药饼选用温补肾阳、通经止痛的中药组方。隔药灸的穴位选取为腰部的命门穴、双侧肾俞穴以及下肢的双侧悬钟穴。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描述选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经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缓解, VAS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为(1.032±1.741),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2.375 ±2.106),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髋关节骨密度为(-2.068±0.548),对照组左髋关节骨密度为(-2.381±0.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为(-2.332 ±0.5528),对照组腰椎骨密度为(-2.669±0.4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3.741±3.6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6.313±3.09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隔药灸可有效减轻肾阳亏虚型POP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提高骨密度。
通过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依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选择70例肾阳亏虚型POP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骨质疏松基础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骨质疏松基础药物口服同时采用隔药灸治疗。药饼选用温补肾阳、通经止痛的中药组方。隔药灸的穴位选取为腰部的命门穴、双侧肾俞穴以及下肢的双侧悬钟穴。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描述选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经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缓解, VAS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为(1.032±1.741),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2.375 ±2.106),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髋关节骨密度为(-2.068±0.548),对照组左髋关节骨密度为(-2.381±0.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为(-2.332 ±0.5528),对照组腰椎骨密度为(-2.669±0.4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3.741±3.6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6.313±3.09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隔药灸可有效减轻肾阳亏虚型POP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提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