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FM压痕技术的细胞膜刺入方法及机制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细胞基因学研究是基于群体细胞的统计分析开展的,而掩盖了单细胞之间异质性造成的影响。事实上,即使来源相同的细胞个体之间,也会因为病变而在基因上存在差异。因此从单细胞水平研究基因功能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发展,AFM已经不局限于表征纳米材料形貌,而逐渐应用于单细胞微纳米操纵领域。正是由于AFM精准的力和位移控制,使其在压痕模式下可以无损伤刺入单个细胞来提取和注射基因,从而实现单细胞基因检测和细胞转染。但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由于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即使商业化的AFM探针拥有纳米级别曲率半径的针尖,其刺入细胞造成细胞膜孔洞的概率还是非常低,这将严重影响AFM在单细胞基因操纵领域的应用。提高AFM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是实现AFM在单细胞基因操纵应用的关键一步,也是前提条件。造成细胞膜孔洞的关键是提高细胞膜的张力,而目前对AFM探针刺入细胞膜引起的张力变化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将围绕提高细胞膜张力来提高AFM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这一核心目的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通过AFM精确定位压痕模式实现了单个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刺入,并在接触模式下对细胞膜压痕后的形貌进行表征,然后在模糊定位压痕实验中发现,传统的AFM锥形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比较低。随后从细胞膜孔洞形成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增加细胞膜初始张力和增加AFM探针下压时带来的外部张力的方法,从而提高AFM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探针压入细胞膜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来解释其原因。由于实验中无法观测探针刺入细胞膜出现孔洞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对机械应变下细胞膜孔洞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成果总结如下:(1)传统AFM锥形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现象及刺入率研究通过AFM锥形探针对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精确定位区域压痕实验,对比了压痕前和压痕后细胞膜表面的形貌变化,并对压痕后出现的细胞膜孔洞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细胞膜的刺入行为与细胞膜区域有关。为了阐释AFM探针在不同区域压痕结果的差异现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析了作为细胞骨架主要成分之一的肌动蛋白微丝的分布,发现了细胞骨架分布不均是造成区域刺入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且通过后续的实验发现,在模糊定位下AFM锥形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较低。(2)通过提高细胞膜的初始张力来提高AFM锥形探针对细胞膜的刺入率采用光刻倒模技术制备了具有微沟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基底,发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可以沿着特定尺寸的沟槽方向生长延伸。通过对生长在该尺寸下的细胞柔性基底施加应变,从而以增加细胞膜预应力的方式来增加细胞膜的初始张力,分析了预应力对细胞刚度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了预应力增强细胞膜刚度的结论。通过AFM锥形探针模糊定位压痕实验发现,增加细胞培养皿的基底应变可以提高细胞膜的刺入率,并通过耗散动力学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3)通过增加AFM探针下压时带来的外部张力来提高细胞膜的刺入率基于壳体的平衡方程,建立了圆柱形探针刺入细胞的力学模型。通过拟合计算发现,在相同的压痕力下,探针的半径越小,细胞膜的张力越大。我们采用显微操纵和聚焦电子离子双束系统制备了直径200nm的圆柱形氮化硅针与直径6nm的碳纳米管针,使用上述探针分别对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了模糊定位压痕实验。研究发现,与传统尺寸较大的AFM锥形探针相比,尺寸小的探针增加了细胞膜的刺入率,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阐释了尺寸小的探针容易引起细胞膜表面的应力集中,从而使细胞膜产生破坏。进而通过在细胞膜上修饰胶原蛋白加固细胞膜的方式,增加了探针下压时的应力集中,提高了细胞膜的刺入率。(4)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细胞膜在机械应变下孔洞形成和发展的可视化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建立了 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磷脂双分子层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在GROMOS53A6力场下研究了磷脂膜在面积应变不断增加下其构型的变化规律。同时计算出磷脂膜张力和应力随着应变增加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在不同加载应变率下导致细胞孔洞出现的关键应变、张力和应力大小,并且分析了不同加载应变率与磷脂分子模型出现的孔洞数量和面积关系。本文采用AFM压痕实验和多尺度仿真方法研究了细胞膜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孔洞的现象,对于细胞膜的破损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外,AFM在单细胞基因检测和细胞转染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因此,本文提出的增加细胞膜预应力、改变探针尺寸和修饰细胞膜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细胞膜的刺入率,对于实现AFM探针用于单细胞基因操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由于网络文化的盛行,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了多种因素的严重影响,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巨大冲击,高校意识形态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美西方等敌对势力高举“分化、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等双标形式的大旗,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等特点,不断向大学生灌输不良言论,蛊惑人心,以期挑起社会争端、制造社会矛盾
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对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功能器件和材料的需求也是日益迫切。半导体纳米材料以其在电子学和光学方面的独特性能而倍受青睐。因为在电磁学、光学、光电转换、及热学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维结构纳米线引起了研究者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因其具有高长径比,是一种很好的能量传递材料,通过合理组装可使其有效地应用于制造基于声子、电子、光子等粒子传递来实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耕地的生态安全是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更关系到水资源获取、人类生存、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退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是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生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问题成因及管理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由于现行空间规划类法律分散在多部单一资源要素的法律法规中,导致相关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待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实现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善。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的重要意义,并就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如何与多个资源要素立法的法律衔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界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偏微分方程来进行模拟和刻画。特别地,利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生物学中的趋化现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Patlak与70年代Keller-Segel的开拓性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偏微分方程为基础的趋化模型的数学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考虑到细菌通常生活在各类粘性流体环境中,最近十多年,趋化-流体耦合的偏微分方程已成为生物学家、应用数学家广泛关注的数学模型之一。本文主要研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不断现代化。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目标所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在理念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厘清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要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鲜活性和未来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
本文结合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耕地生态保护修复典型调研活动,对黑龙江省五常市耕地生态保护、拜泉县水土流失治理、海伦市黑土厚沃耕层保护等做法与经验,作了梳理和提炼,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本文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通过阐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关系,围绕助推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传承乡村文明等方向,分析了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保证城市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系统之一。车辆再识别Re-Identification(Re-Id)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定义为识别不同监控摄像头拍摄的不重叠视野图像中的车辆。换言之,一个摄像头中捕捉到的某个车辆是否出现在多个摄像网络中。随着对自动化视频分析需求的不断增加,车辆再识别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