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味觉基因、海藻糖酶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在食性适应中的意义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唯一具备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类群。蝙蝠的数量庞大,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此外,蝙蝠的食性分化显著,包括食虫、食果、食蜜、食肉、食鱼、吸血、杂食等食性。伴随着食性的分化,蝙蝠在化学感知和消化系统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适应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三种食性相关的基因 (苦味受体基因、甜味受体基因和海藻糖酶基因)在蝙蝠中的分子进化历史,试图揭示蝙蝠食性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
  首先,本文对蝙蝠的苦味受体基因 (Tas2rs) 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的研究。之前的研究显示,食性塑造了苦味受体基因在脊椎动物中的演化。食物成分中苦味物质的含量与物种所含有的苦味受体基因的数目呈正相关。本研究利用15种蝙蝠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苦味受体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尽管食虫蝙蝠可能摄入的苦味物质更多,但它们的苦味受体基因的数目与食果蝙蝠的并没有显著区别。该结果提示,食性并不是塑造蝙蝠苦味受体基因演化的主要因素。有意思的是,三种鼠耳蝠的苦味受体基因都发生了明显的扩张;通过构建基因树发现,苦味受体基因在鼠耳蝠属的祖先处发生了多次的复制事件。接下来,本研究对鼠耳蝠特异复制的苦味受体基因 (Tas2r16、Tas2r18和Tas2r41) 进行了选择压分析,结果显示正选择驱动了复制基因的进化。最后,本研究选取了大卫鼠耳蝠的三个 Tas2r16的拷贝进行了细胞水平的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大卫鼠耳蝠的 Tas2r16 不仅与两个外群存在着显著的功能分化,三个拷贝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功能差异,甚至在某些拷贝中还产生了新的功能。鼠耳蝠属具有显著的生态多样性,成员多且分布广,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因此,本研究提出这样的假说:鼠耳蝠特异的生态多样性驱动了苦味受体基因的复制,而复制基因产生的功能分化能够有效地帮助鼠耳蝠开拓新的栖息地。
  其次,本文探究了甜味受体基因 (Tas1r2/Tas1r3) 在蝙蝠中的功能演化。甜味受体是用来感知食物中的甜味物质的;然而,由于有些食肉动物的食物成分不含有甜味物质,它们的甜味受体基因就变成了假基因,丧失了感知甜味的功能。本研究对现有蝙蝠的基因组进行了挖掘,鉴定出了甜味受体基因。同时,针对一些没有已知基因组的蝙蝠物种,我们扩增得到了它们甜味受体基因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食物成分中不含糖分的食虫蝙蝠还是食物中含有糖分的食果蝙蝠,它们的甜味受体基因都是完整的,并没有发生移码突变。接着,我们分别对甜味受体基因 Tas1r2 和 Tas1r3 进行了选择压分析,结果显示,Tas1r2在不同食性的蝙蝠中受到的选择压力是相似的,都受到了强烈的功能约束。另外一个甜味受体基因Tas1r3在食果蝙蝠中的的进化速度要比在食虫蝙蝠中的快,但是并没有检测到正选择信号。最后,本研究对两种食果蝙蝠和一种食虫蝙蝠的甜味受体基因进行了细胞水平的功能实验。通过配体受体的结合实验,检测了不同食性的蝙蝠的甜味受体对几种甜味物质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尽管反应敏感度不同,两种食果蝙蝠的甜味受体对几种甜味物质都有反应。相反地,食虫蝙蝠的甜味受体对这些甜味没有任何反应。以上结果证实了食性驱动了蝙蝠甜味受体基因的功能演化。同时,本研究也强调了在功能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中功能验证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对蝙蝠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海藻糖酶基因 (Treh) 进行了分子进化研究。昆虫的血糖是海藻糖,因此食虫哺乳动物需要较高的海藻糖酶的酶活来降解食物中的海藻糖。之前的研究发现,伴随着食性从食虫到非食虫的转变,蝙蝠海藻糖酶的酶活呈现出了显著的下降趋势。本研究通过鉴定和扩增得到了26种蝙蝠和119种哺乳动物的海藻糖酶基因序列信息。结果显示,食虫蝙蝠的Treh都是完整的,并且受到了强烈的纯化选择;但是,大多数非食虫蝙蝠的Treh都发生了假基因化。组织酶活的实验结果也显示,食虫蝙蝠具有较高的海藻糖酶酶活,食果蝙蝠的海藻糖酶酶活较低,甚至于完全没有。本研究在整个哺乳动物类群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许多非食虫哺乳动物的Treh发生了假基因化。此外,我们的系统发生逻辑回归分析证实了昆虫的摄入量与Treh的保留或丢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海藻糖酶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进化与食性分化紧密相关。
其他文献
由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期,社会各领域发展相对不均衡,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在办学经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专业等方面,使教育发展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民办教育更是在国家无力举办大规模教育事业的情况下,起着不可或缺的弥补作用。因此,民国建立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各级各类学校,得力于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此时的私立学校发展较快,也日
学位
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之一,而中小学教育又是博物馆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界对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已有不少研究,但对于如何建立二者间良性互动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重庆地区部分中小学、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建立博物馆与中小学良性互动机制。本文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讨论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
重庆中梁山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质带的北缘,有着丰富的溶岩洞穴资源,在这些洞穴中多有第四纪动物化石埋藏,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珍贵化石标本,之后该地区化石鲜有发现及研究。2009年,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教学中心对该地区进行系统调查,在多个岩溶洞穴发现了动物化石。本文通过考古报告的形式,以中梁山两个代表性的洞穴为例,通过洞穴地层沉积、发现的化石标本种类,客观记述该地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号文山道人。祖籍四川成都,生于吉州庐陵富川(即今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文家村)。21岁即高中,被宋理宗擢为第一,乃丙辰榜状元。历任宁海军节度判官、江西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职,以及秘书省校书郎、礼部郎官、刑部郎官等职,后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作为南宋末期的状元宰相,既能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而且文
学位
巫文化在古代是一种全球现象,中国也曾相当盛行。巫巴山地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对此不仅有远古文化典籍的记臷,有远古发掘的有力证据,有历史时期的材料证明,还有不少流传至今、可以捕捉的典型案例。巫巴山地的巫文化之所以得以较早产生、迅速成长且在当时发挥重大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盐的存在。正由于巫师阶级掌握了巫巴山地的盐业资源,他们才有了聚众建国的底气。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着巫巴山地的“巫盐”文化进行的,
学位
本文选取梁代社会控制方式为研究对象,力图以南朝社会变革为大背景,从梁代统治政治角度出发,研究梁朝社会控制方式的横、纵向交叉变革,并探讨梁代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深化对梁代社会历史的认识。梁代统治中,最具代表时期的当属梁武帝之治。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在梁朝五十五年的统治期间,梁武帝统治时期无疑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以前代统治为警戒和借鉴,梁朝社会的转型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
学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上,宋明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时期,此间大家辈出,星光灿烂。其中朱子学尤为重要,朱子学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不用多言,凡读书识字者皆知。学习和研究朱子学的专家和学者甚多,关于朱子学的论著与论文也甚多;朱子学的深入阐释和广泛传播,是凝结了许多后学者的心血和智慧,但是对朱子门人及其思想研究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于做好朱子门人及其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朱子学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有
学位
社会控制体系是通过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控制手段,及社会控制的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等过程的系统运转来实现的。社会控制的功能在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由此达到社会的治理。社会控制手段种类很多、分类不一,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政治、文化三类控制方法,而每一类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工具性手段。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控制的方法来分析李覯对北宋中期社会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措施。本文介绍了北宋经济、文
学位
宋朝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统治,设置羁縻州县峒,任命各民族大小首领为官,并世袭其职。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北宋对川西少数民族实行“因俗而治”,在生活习惯和法律上都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处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时,宋朝统治者也都倾向于采取调和与抚慰的办法安定夷人。边地众多民族杂居,情况要比汉地复杂,这就对地方官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熟悉当地的风土民情,精明能干有远见卓识等。艰苦而复杂的环境
学位
知行合一,将理学思想付诸实践,主张学术与政事并举,是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道学中人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时代风格。黄榦是宋代朱子后学典型代表,士大夫生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其选择道学作为终身追求,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黄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际遇决定的。宋代道学的兴盛,其代表性大儒所在的地方社会更成了道学传播的重要地域,朱熹所在福建便以朱子学传播为主。在福建,因地域优势,士人大驰心于朱子学,黄榦便也是在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