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类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殖为特征的常见致盲眼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伴有高血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目前研究认为缺血和/或缺氧引起新生血管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新生血管刺激因子。目前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以激光和手术为主,主要治疗并发症,但疗效欠佳,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新生血管。而药物治疗的效率和选择性较低,全身给药时药物不仅作用于眼球,也作用于全身其它的器官组织,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特异和具有靶向性的技术来抑制新生血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RNA干扰是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其最大优点是高效性和高特异性。因此本实验以缺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以选择性PEI-PEG-RGD载体介导的VEGF和其受体VEGFR特异性的RNA干扰为干预方法,以荧光素灌注和视网膜平铺片、冰冻切片和组织化学染色、RT-PCR、ELISA为主要结果测量指标,探讨RNA干扰VEGF及VEGFR-1,VEGFR-2基因的表达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寻找新方法。
目的:研究RNA干扰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对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血管增殖的作用。
方法:设计和合成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基因的小分子干涉RNA(smallinterfaceRNA,siRNA)(称为siMix),针对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siRNA(称为siLuc)作为对照。将鼠龄为7天(Postnatal7,P7)的C57BL/6J幼鼠置于体积分数为75%的氧气箱中连续饲养5天,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在P12将幼鼠放回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在P12和P13分别经结膜下、玻璃体腔和腹腔注射联合载体的siMix和siLuc。其中局部注射时一眼注射siMix,另一只眼注射siLuc。P17取鼠眼做冰冻切片和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griffoniasimplicifolialectinB4,GSA)染色或荧光素灌注后做视网膜平铺片,定量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P14和P17视网膜VEGF及VEGFR-1、VEGFR-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
结果:玻璃体腔和腹腔注射siLuc组与注射siMix组比较:视网膜平铺片检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从(0.310±0.069)mm2/眼,(0.649±0.200)mm2/眼降到(0.129±0.050)mm2/眼,(0.312±0.129)mm2/眼;冰冻切片检测的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从(0.272±0.084)mm2/眼,(0.314±0.079)mm2/眼降到(0.182±0.057)mm2/眼,(0.164±0.047)mm2/眼(所有p<0.05)。结膜下注射两组新生血管面积未见明显差异(p>0.05)。玻璃体腔注射siMix后P17视网膜表达VEGF、VEGFR-1、VEGFR-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4%,22%,17%;腹腔注射后分别减少17%,19%,15%,而两种给药方式并无明显差别。P17视网膜表达VEGF、VEGFR-1及VEGFR-2的mRNA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多位点RNA干扰技术可以双重阻断VEGF及VEGF的受体,可以较大程度的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血管增殖,在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视网膜表达VEGF及VEGFR-1,VEGFR-2,证实了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阻断VEGF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腹腔注射联合载体的siRNA能将siRNA靶向输送到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并减少了全身副作用,提高了转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