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抗肝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健脾丸的抗肝癌作用,并提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并树立中医肝癌“本”是“脾虚”的观点。方法:1体外实验: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原理和方法,制备健脾丸含药血清。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丸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24h、48h、72h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不同浓度健脾丸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72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细胞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2体内实验:取60只昆明种小鼠,无菌条件下将小鼠肝癌细胞H22腹水瘤细胞接种到小鼠右腋皮下,0.2ml/只(2×105个细胞)。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化疗(5-氟尿嘧啶)组每天腹腔注射0.2ml/只,即0.5mg/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302g/ml,0.604g/ml, 1.208g/ml灌胃,0.4ml/只;阴性对照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0.4 ml/只。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10天,于次日处死,剥离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脏称重,计算脾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细胞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浓度瘤组织细胞形态,及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1.1健脾丸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24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28%、11.44%、26.1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作用48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细胞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5.67%、20.90%、33.4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作用72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细胞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7.55%、25.47%、34.2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并且中药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本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中药健脾丸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1.2健脾丸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72h后,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8.800%、62.600%、67.667%;阴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50.700%,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4.167%、24.767%、19.633%;阴性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为:35.933%,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错误!链接无效。凋亡率分别为:6.985%、7.615%、8.883%,阴性对照组凋亡率5.688%,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中药健脾丸剂量增加而升高。1.3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健脾丸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1059±0.0069、1.0779±0.0053、1.0422±0.0431,阴性对照组为1.1814±0.0035,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bax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086±0.0338、1.2024±0.0112、1.2561±0.0148,阴性对照组为1.0392±0.0208,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bax蛋白表达呈增加趋势。2体内实验结果2.1健脾丸低、中、高组对H22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抑瘤率分别为19.62%,39.71%,48.7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化疗组抑制率为52.76%,健脾丸高剂量组与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1)。2.2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分别为:8.038±0.9318、9.778±0.8659、11.584±1.4685,化疗组脾指数为:5.278±0.4226,与化疗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3低、中、高剂量组瘤组织细胞经流式分析仪检测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66.667%、76.100%、81.633%,阴性对照组为:58.40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6%、28.42%、37.94%,阴性对照组为:9.66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FU组细胞凋亡率为47.71%,健脾丸高剂量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2.4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瘤组织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2049±0.0077、1.1423±0.0054、1.0859±0.0173,阴性对照组为1.2454±0.0052,5-FU组为1.0420±0.0682;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蛋白表达而降低。bax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1559±0.0121、1.2396±0.0109、1.2989±0.0119,阴性对照组为1.0349±0.0190,5-FU组为1.2611±0.0855;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健脾丸剂量增加bax蛋白表达而增加。2.5免疫组化检测中,因样本含量较少不足以进行统计学分析,但经组织形态学分析,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说明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且可看到随中药剂量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浆中亦出现棕黄色颗粒说明bax基因蛋白表达阳性,且随中药剂量增加bax表达逐渐增强。以上基因蛋白表达趋势与流式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相符。结论1健脾丸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各浓度组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均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并且中药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本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中药健脾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本实验显示: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作用于肿瘤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肿瘤细胞凋亡率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中药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3本实验中,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随剂量增加而降低,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提示:健脾丸可能通过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而发挥抗肝癌作用。4体内实验表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化疗组相比均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与化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健脾丸可能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力。5中医健脾丸是治疗脾虚的代表方剂,具有健脾消食,化湿除热的作用,本实验说明:健脾丸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医肝癌“本”是“脾虚”的观点。
其他文献
背景:大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早期创伤性应激事件,如年幼丧亲、长期与父母分离以及儿童期受虐或忽视等,可增加成年后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研究资料说明
目的:随着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肾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感染仍旧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亦是造成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呈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信息类型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解决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带来的种种问题,如何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等,是研究人
本文设计实现了LICOM2系统的ADIOS并行读写方案,都取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LICOM2系统ADIOS优化在天河1A系统内网测试,在288-6480并行度下I/O时间占比均不到4%,在6480并行度下写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282例不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并且Hp已被列为引起胃癌肯定的致
迄今为止,关于晏几道其人其词在唐宋词史中地位的论述,学术界一般认为,小山词多用小令,超乎当时慢词盛行并成为主流的风气之外,是小令在词史演进过程中的一股回流。本文主要从三个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 ,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
目的与方法:弥漫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均为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较多研究认为,外界环境因素(如摄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