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氧化菌的筛选及其联合苜蓿修复铁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我国铁尾矿排放量大,其中直接废置堆砌的铁尾矿占用耕地,覆盖植被,存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现象。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和毒性,持续时间持久且不可逆,对动植物乃至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大面积修复铁尾矿重金属污染效果不佳,并且耗费时间、财力巨大。而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铁尾矿操作技术简单、速度快、处理成本低且为环境友好型技术。本研究从甘肃省张掖市东小口子铁尾矿分离筛选到两株锰氧化菌,对其进行了条件优化,进而研究了两株锰氧化菌对Mn(Ⅱ)的吸附和氧化机制表征,及其复合菌剂联合苜蓿修复锰污染铁尾矿的效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筛选获得2株锰氧化菌株分别命名为HF-1和HZ-1,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HF-1为阿司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HZ-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根据重金属耐受性实验显示,两株菌株可单独在含有As3+、Pb2+、Zn2+、Cd2+、Cu2+的环境中生长,两株锰氧化菌及其锰氧化产物对其他重金属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锰氧化菌HF-1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对1000 mg/L Mn(Ⅱ)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p H 7、接种量1%、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酵母粉;锰氧化菌HZ-1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对1000 mg/L Mn(Ⅱ)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7%,HZ-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p H 7、接种量1%、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酵母粉。(3)HF-1、HZ-1对Mn(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5 mg/g和325 mg/g;HF-1、HZ-1对Mn(Ⅱ)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模型,其中两株菌对Mn(Ⅱ)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以此来说明HF-1、HZ-1对Mn(Ⅱ)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作用。通过锰氧化菌对Mn(Ⅱ)在生物吸附的定量研究,表明两株锰氧化菌HF-1、HZ-1在48 h内主要以胞外吸附为主。(4)根据SEM-EDX分析显示,HF-1、HZ-1作用的锰氧化物主要含有C、O、N、Mn元素,其中Mn和O元素含量较多;通过FT-IR结果表明,在HF-1、HZ-1表面有大量基团与Mn(Ⅱ)结合,表明重金属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脂质和多糖等一些功能成分,从而改变了细胞表面的结构,促进Mn(Ⅱ)的吸附。通过XRD和XPS测定,HF-1型氧化锰存在三种化合物:MnO、MnO2、Mn3O4,HZ-1型氧化锰也存在三种化合物:MnCO3、MnO2、Mn3O4,且两种生物氧化锰主要以Mn(IV)为主。(5)对两株锰氧化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进行探究,证明HF-1、HZ-1均能够分泌吲哚乙酸(IAA);对HF-1、HZ-1进行拮抗试验,发现两株菌并不存在拮抗性,因此将HF-1、HZ-1以1:1的比例构建复合菌剂;根据单个菌液、复合菌液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表明复合菌剂对苜蓿种子萌发的效果最好,在72 h时苜蓿种子的活力指数较对照提高了74.23%。(6)通过模拟中型生态系统对铁尾矿进行修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联合苜蓿的修复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了2.46倍、7.46倍、5.94倍、6.53倍。说明该复合菌剂联合苜蓿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从而缓解重金属污染对铁尾矿土壤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胁迫。同时,复合菌剂的加入,能够增加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高苜蓿对逆境胁迫的抗性。最后,经过复合菌剂联合苜蓿处理(M+N)的尾矿土较空白(CK)Mn含量减少了13.1%;而在接种和未接种复合菌剂的苜蓿植物中,接种复合菌剂的苜蓿比和未接种的苜蓿积累了更多的Mn,说明接种复合菌剂不仅能够促进苜蓿的生长而且能够增加苜蓿对Mn的积累。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分布格局和栖息地连通性有重大影响,探讨气候变化下的物种范围转移和生态廊道的变化对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孕育着丰富的有蹄类动物,开展有蹄类动物保护评价和政策规划应重点关注其栖息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以岩羊(Pseudois nayaur)、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马鹿(Cervus elaphus)、马麝(Moschus
学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手性药物的对映体通常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获取光学纯单一异构体成为医药、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各种手性固定相(CSPs)已经发展成为直接分离对映体最快速、高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适用性的新型CSPs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论文基于偶联小分子抗生素手性选择子提高其手性分离能力,制备出三种不同
学位
基于二胺与水杨醛衍生物的缩合反应,所得到对称的含四齿N2O2隔室的Salamo型配体,通常用于单核金属配合物的构筑。考虑到酚氧原子的桥接能力,可在这类配体基础上进行官能团修饰,在水杨醛3-位引入甲氧基得到内部为N2O2外部为O4的八齿双隔室配体,成功实现多核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开发。一般来说,过渡金属(II)原子(3d=Zn(II),Cu(II)和Ni(II))通常位于N2O2内腔,稀土金属(III
学位
无金属n型半导体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合成安全简便,化学性质稳定,响应可见光,同时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而被应用于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但是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光催化性能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较为显著,并且使用之后难以回收,故需要通过改性提高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光催化性能和可回收性,并寻找最佳的改性方法。提升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光催化性能是极其重要且拥有一定的
学位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荧光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在本文中,合成了四个基于N2O2类salamo及salamo-salen型化合物的荧光化学传感器L~1、H3L~2和H4L~3和L-Zn2+,可用于氰根(CN-)、铜离子(Cu2+)、磷酸盐离子(H2PO4-、HPO42-和PO43-)或氨基酸的检测。通过相
学位
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脆弱、最为关键的阶段。从种子吸水膨胀到胚根突破种皮、胚芽伸出地面,期间要发生一系列有序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形态变化,该过程所需的物质及能量全部来源于储藏在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尽管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注意到种子贮藏物质对环境条件的响应及其对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但大多数研究都将种子贮藏物质视为整体(以种子大小衡量),鲜有关注其组成变异与种子大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植物早期生
学位
林地作为陆地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对全球碳平衡具有关键性作用。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是全球陆地碳通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且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因此,探明黄土高原林地时空分布格局,量化林地GPP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不
学位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物种丧失和严重的生态功能退化。然而草地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究竟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过程当前尚不清楚。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实验主要集中于地上植物群落相关响应的研究,而对地下土壤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上一个9年的植物功能群去除实验(分别去除全部植物、杂类草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和未去除天然草甸对照),研究长期
学位
基于绿豆[Vigna radiata(Linn.)R.Wilczek]基因组注释文件,利用HMMER和Pfam等对绿豆乙醇脱氢酶基因(ADHs)、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s)、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Xs)、甘露醇脱氢酶基因(MTDs)及醛酮还原酶基因(AKRs)进行鉴定,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系统演化等。运用转录组和酶学方法检测正常条件和镉(Cd)胁迫下绿豆苗期根、茎和叶中各基因的表达模式及相应酶活
学位
因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Bt毒素蛋白对靶标昆虫有高效的毒性效应,使得转Bt基因抗虫作物在全球内得以推广种植。然而,随着转Bt基因作物在农田的大面积连续种植,靶标昆虫容易对转Bt基因作物产生抗性进化。这大大降低了转Bt基因作物的抗虫能力和经济价值,影响了转Bt基因作物的可持续种植。因此,本研究将RNAi抗虫技术应用到转Bt基因作物,以期延缓田间昆虫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