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CYP4V2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ietticrystallinecorneoretinaldystrophy,B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眼底散在细小的结晶样闪光颗粒,在角膜缘及循环淋巴细胞中也可有这种结晶。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低,而在我国和日本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来研究发现,CYP4V2基因突变可以引起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我国尚未有关于本病基因突变方面的研究及报道。为进一步研究CYP4V2基因在国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对所收集的一组国人BCD患者进行了CYP4V2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对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在同仁医院眼底科诊断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8个独立家系(包括14个患者和18个未受累的亲属)和10个散发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同时选取50个正常国人作为对照;抽取静脉血8~10ml,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全部患者的CYP4V2基因全部编码区的12个外显子(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区);直接DNA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NM_207352进行比对,SSCP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存在密码子改变的外显子。 结果:经临床眼科检查,所有患者均具有BCD的典型临床特点:在后极部有大量细小金黄色闪光样结晶。DNA测序结果分析表明,除1个散发患者外,其余8个家系和9个散发患者均发现了CYP4V2基因的突变。本研究共发现了10种突变(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2种剪切受位的缺失突变,1种剪切点受位的点突变A→G),其中3种致病性突变国外已有报道(IVS6-8delTCATACAGGTCATCGCG/insGC(3′[acceptor]splicesite),1296A→C,IVS8-2A→G(3′[acceptor]splicesite)),5种致病性突变为本研究首次报道(557C→T,587G→-1-A,639T→G,1503G→A,IVS9-6delTGACAGCAGGTTACAG(3′[acceptor]splicesite)),2种单核苷酸多态性(367C→G,1079A→C)。3种纯合突变,6种杂合突变,尚有1个家系和1个散发患者只找到一个等位基因的改变。 结论: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引起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CYP4V2基因突变谱,进一步证实了CYP4V2基因突变可导致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孕期妇女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测定各孕期妇女盆底肌张力,来分析孕期尿失禁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盆底肌训练的作用。以便寻求更好地预防孕期和产后尿失禁的时
目的:通过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讨论的疑难病例进行随访及分析,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开拓诊断思路提供信息和参考。   方法:选取2001年8月到2005年8月经宣武医院神经
青光眼是一组由于绝对性或相对性眼压升高所致的原发性视神经损伤和继发性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研究表明青光眼所造成的视神经损害不但包括视网膜节细胞,也包括视网膜其它细胞,更
“十一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建设(科技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
目的:观察通腑颗粒对MODS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北京市10家三级医院符合MODS包括胃肠功能障碍的入选标准的患者140例,按随机信
若想让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做好实验教学工作非常的关键.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够凸显出一所大学的全面实力.不过现在,我国的大学实验教学工作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
目的:探讨多巴胺代谢相关蛋白DAT、COMT、MAO-B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患者中左旋多巴制剂引起的异动症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1.散发性帕金森病异动症患
研究背景: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由于具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有利于保护残肾功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详细介绍了过失速动态翼型测力、测压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预处理等,对过失速动态翼型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校准、采样保持和滤波、仿真、信号预处理和放大倍数等技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初步探讨血小板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聚集功能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