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与应用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在国家运输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铁路运输高频次的作业却造成了较多的铁路交通事故。相关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铁路交通事故是由机车乘务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因而,对机车机组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姿势进行监测和识别,并在监测到机车驾驶员存在不规范行为时及时进行制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机车司机室环境复杂,机车乘务人员行为具有很大随机性,目前对机车乘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及姿态的监控方式主要以人工方式通过远程实时视频或录制的视频文件分析为主,人力成本较大,覆盖率不高,检测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于如何提高监控识别机车乘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及姿态的准确率和效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方法,并基于本方法设计了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机车运行安全系数,增强事故防范能力。本文针对于常规卷积包含了很多冗余参数没有考虑计算复杂度和内存复杂度的问题,引入了动态组卷积操作代替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常规卷积操作,通过对输入特征和卷积核的参数进行动态分组,每个分组中的输入通道选择采用门控策略,根据显著性生成器生成的输入通道的重要性分数来动态确定输入通道的最重要子集。最后每个分组间进行信息交流,使得每个分组均包含了其他分组的特征,有利于提取更具鉴别力的细粒度特征信息。动态组卷积在提高识别能力的同时显著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和内存复杂度,充分满足了机车乘务人员值乘状态识别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挖掘图片中的深层语义信息,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深度组卷积残差网络的机车乘务人员值乘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加深网络容量和增加特征通道数将ResNet进行层数和容量上的扩充,有利于提取更深层的隐含语义特征信息。最后,本文基于以上方法,在充分考虑硬件平台环境、使用需求和人性化执法履规等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系统。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ResNet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组卷积残差网络的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方法相比于ResNet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车乘务员值乘状态识别系统可有效提升机车运行的安全系数,能够为铁路机车运行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大量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隧道工程也得到大力发展,为了解决特殊地形下公路线桥隧衔接、总体线型规划和优化等问题,出现了多种特殊形式的隧道。其中小净距隧道作为一种新型隧道结构能够适应比较复杂的地形,节约土地资源,有较好的优化线形并方便与桥梁衔接,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小净距隧道结构的复杂性,在不同实际工程中差别很大,在设计施工中有许多关键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主
余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震害会在主震造成的损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发生更为严重的破坏。本文以天水郡十字交通疏解工程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选取其中两联(一联直线梁桥、一联曲线梁桥)为研究对象,开展序列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并与主震作用下的易损性进行对比,评价研究对象在序列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详细介绍了桥梁抗震和序列地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
近年来,高填方明洞在公路和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研究者借鉴涵洞结构的减载措施,采取了许多相类似的减载方法对明洞的卸载措施及卸载机理进行了研究,有效的降低了明洞洞顶土压力。然而,这种高回填是人类在短期内重构形成的,相比于已沉积上百万年的自然土壤而言,回填压实黄土处于松散状态,后期会出现土体固结蠕变,使得结构正上方土柱与相邻土柱之间出现相对沉降,产生摩擦力或剪应力,影响高填方结构的安全稳定。另外,
近些年间,随着磁悬浮列车的逐渐成熟,对磁悬浮的探索不断更新,众多研究者不断开展对高温超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磁悬浮力)的研究。目前悬浮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实验研究部分。随着物质的消耗和磨损,永磁体不是完整无缺的,针对含缺陷永磁体,以及非理想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非理想矩形永磁-超导悬浮系统,对非理想矩形永磁体的磁场分布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同时对非理想高温超导磁浮轨道系
学位
“一带一路”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西部惠农政策推动了西北地区日光温室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为该地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该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日较差大,加上传统日光温室依靠墙体材料显热被动的蓄放热方式,使得冬季日光温室热环境营造与调控技术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温室墙体蓄热能力,提升温室蓄热墙体调控温室热环境的能力,本文基于被动式蓄热原
钢箱梁拱组合桥由于造型优美、跨越能力大、建筑高度小、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使其在国内外现代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桥梁跨度逐渐增大,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为了减小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误差以及尽可能避免一些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那么就势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测控制。本文结合某钢管桁架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对施工控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类交通工具的增加,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各类交通安全、堵塞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解决以上社会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好解决ITS关键技术中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的手段。当前,伴随着在ITS中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不断深入研究
本文以西宁市湟水河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其结构形式特殊,主塔垂直穿过主梁,塔、梁间隙2.5cm,地震作用下有发生碰撞的风险。以此为出发点,在考虑支座滑动摩擦与不考虑支座滑动摩擦的前提下,根据黏滞阻尼器布置位置不同建立四个分析工况,对该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CSI-Bridge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并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低阶振型对该类桥梁动为响应贡献较大
泥岩隧道施工中,隧底泥岩遇水后易发生膨胀,进而导致隧道仰拱产生底鼓病害,此病害在泥岩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屡见不鲜,而高速铁路对于基底变形量要求很高。仰拱底鼓影响因素众多且很难趋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仰拱施工难度,也危害了列车运营安全。针对隧道仰拱底鼓、开裂等病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对泥岩隧道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模拟隧道仰拱底鼓变形过程,并对仰拱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