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个民族国家都彼此联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着相互间的交往,世界正逐渐朝整体化的方向发展。西方史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诸多经典名著纷纷问世,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全球分裂》,巴勒克拉夫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以及克拉克主编的《新编剑桥近代史》等等。然而,如运用全球史观来考察近代的中国,特别是考察中国在近代由盛而衰的转化历程,却鲜有著述。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们从中国自身或由内而外地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已成果丰硕,倘若变换视角,从近代世界的整体来看中国,应该还会得到一些新的收获。在全球一体化趋势如火如荼的今天,回首200年前世界与中国的历史互动历程,对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世界潮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笔者的论文主要以1760—1840年的世界交往新潮作为支点,考察生产力和交往的双向互动中,中国社会主动走向世界的机遇以及在机遇面前做出的选择。1760—1840年间,史称“双元革命”的工业革命和欧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双向互动的结果。它们实现了世界交往的新突破,改造了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各国加快了走向中国的步伐。这既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向封建时代的超级大帝国的挑战,也给中国带来了主动参与世界交往的机遇。此时的中国面临着历史选择,在传统的“华夷秩序”交往圈内,如何加强尚处优势的影响力;在中西经济交往中,如何利用贸易顺差地位;在双方的政治交往中,如何与主动东米的西方使节进行对话;此外,随着西方对中国文化由热切渴望转向理性思考,世界交往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客观、冷静的态度,一切都有利于中国主动地参与到世界交往之中。但清帝国的统治者固守传统交往理念原则,采取闭关政策逆行于世界交往潮流。历史选择的失误造成了中国在短短80年时间内迅速衰落,丧失了主动参与世界交往的最后机遇。与此同时,世界却加快了走向中国的步伐,直至完全取得同中国交往的主动权,导致中国封建时代的世界强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 以上是笔者文章的主要论题及结论。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唯物业观中的“交往”理论一直作为理论分析的依据。是将“交往”理论引入历史研究实践之中的大胆尝试。关于世界交往与世界历史关系,吴于廑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的“世界历史”辞条中作了较为详尽的总体上的表述。国内史学界有关“世界交往”的论著不多,夏诚的《近代世界整体观》主要对近代世界交往体系作了简明的论述,陈雄章的《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18世纪世界历史横向发展透视》一书则在考察18世纪的世界交往的同时,把视角移向这了一时期的中国。这些著述都令笔者在理论修养和研究方法上受益匪浅。于是,笔者在考察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时,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由世界的整体来窥探中国,从中透视近代中国骤然由盛而衰的原因。由于不论在中国史方面,还是在世界史方面都知之甚少,功力尚浅,其中的谬误、遗漏必定不少。只是出于抛砖引玉之心,还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张衡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同庚友人崔瑷在《河间相张平子碑》中对其评价道:“是以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理,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
学位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二战后美日两国的科技政策目标和重要举措(纵向考察).第二部分:二战后美日两国的研究与开发政策(横向对比).第三部分:二战后美日两国科技政策的决策
家庭神会的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具有生产、生育、赡养、教育和满足性及精神 生活的功能,且随着生产方式等因的变革而有所变化.因而探讨之,有助于推动社会史的深入研究.处
政书是专门记叙我国古代社会典章制度基本内容及其演变的历史典籍,是政府各部门规章制度本身的记录,是反映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它实行情况的著作。明代时最早在我国古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疆域极其辽阔,为有效治理 如此广阔的领土,元统治者设立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分领全国.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辖路二十九
该文主要利用已刊和未刊的档案资料,详细考察了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南京国民政论前五年最重要的内债基金保管机构--的缘起、成立、共保管21项债券的基金,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