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缘革蜱MaxEnt分布预测及其GST作为抗蜱候选抗原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畜牧业产区之一,家畜和畜牧业从业人员受蜱虫影响和危害极大。边缘革蜱是一种专性吸血外寄生虫,不仅叮咬吸血还作为生物媒介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边缘革蜱在南北疆出没频繁,分布逐渐增多,其传播的蜱传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当地畜牧业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控制边缘革蜱等生物媒介的种群数量,减少蜱传病原体在家畜、野生动物和蜱虫之间的传播。掌握边缘革蜱在南北疆的分布规律和挖掘抗蜱疫苗候选抗原基因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也是媒介蜱综合防控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实验研究,借助物种分布预测算法MaxEnt、基因工程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边缘革蜱在南北疆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重要保护性抗原,揭示边缘革蜱的出没分布规律及重点防控范围,挖掘边缘革蜱保护性候选抗原、研发有效抗蜱疫苗对于蜱及蜱传病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边缘革蜱的MaxEnt预测分布研究。为研究边缘革蜱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模式,本实验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采样的方式获得了88个经过甄选的边缘革蜱GPS位点以及988只成蜱。从四个场点采集的成蜱,鉴定出756只边缘革蜱。MaxEnt预测分布模型采用最大熵预测算法,利用文献查阅和实地采样衍生的88个GPS位点以及19个生物气候变量数据,通过MaxEnt物种分布预测软件构建边缘革蜱在新疆的分布模型,筛选最佳模型配置,模型的验证通过ROC曲线的AUC值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在特征组合“LQ”以及正则化乘数1.5时预测结果最准确,10折交叉验证运行的最佳预测模型AUC值为0.838±0.063。预测模型显示适宜边缘革蜱分布区域在伊犁河谷地区、阿尔泰山西侧、准格尔盆地以及天山北麓。(2)边缘革蜱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及靶基因挖掘通过RNA-seq测序方法获取。以实验室纯种饲蜱实验为基础,将初蜕皮、饥饿以及饱血状态下的雌蜱为研究材料,在Illumina Hi Seq4000平台上进行测序并组装基因序列。结果发现,测序获得了449 349 046个有效reads,组装出了30 251个unigene,丰富了边缘革蜱的基因序列。KEGG通路分析发现,雌蜱吸血能诱导几丁质合成、防御反应、氧化应激、卵黄生成等通路的基因表达上调。长期饥饿期可引起雌蜱蛋白质水解、防御反应、解毒代谢等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RT-q PCR验证结果说明ferritin 1、ferritin 2、HSP70、GST、galectin和Dm86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趋势相一致。(3)边缘革蜱GST基因克隆与抗蜱候选抗原的分析。本实验研究以转录组测序组装数据中的GST基因为模板,设计了特异性引物,进行边缘革蜱GST家族基因克隆、表达分析与抗原性预测。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雌蜱吸血期高表达的GST家族基因的编码区(CDs),序列分析及抗原性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通过RT-q PCR测定GS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本实验共扩增并克隆了7个边缘革蜱GST基因,核酸序列长度在651-717 bp之间,编码蛋白序列的氨基酸数量为216-238个。GST蛋白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在7个Dm GST中4个属于mu级GST,epsilon级、zeta级以及omega级GST分别各1个。蛋白序列比对显示,mu级GST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也具有相似的排列特征。B细胞构象抗原表位分析结果能够支持mu级GST相比其他GST亚型,其抗原表位区域较大。最后,根据边缘革蜱各发育龄期和雌蜱吸血期GST基因表达特征分析,Dm GSTm1和Dm GSTm2更适合作为抗蜱候选抗原。(4)边缘革蜱GST与ferritin 2(Fer2)基因嵌合表达载体构建与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检测。本实验以Dm GSTm1和Fer2为模板构建嵌合蛋白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并检测了该嵌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实验兔血清免疫抗体滴度。实验结果显示,截短的Dm GSTm1和Fer2基因片段可以通过重叠PCR方法连接,并成功了嵌合表达载体p ET-28a-Dm GSTm1-G(7)-Fer2。重组嵌合蛋白经E.coli Rossita(DE3)株以沉淀形式高效表达,r Dm GSTm1-Fer2的分子量约为32 k Da,经Western blot分析验证该重组嵌合蛋白具有抗原性;质谱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表达是正确的。r Dm GSTm1-Fer2实验兔血清免疫抗体水平整体上生较慢,其抗体滴度达到了1:12 800。本实验中使用的重叠PCR方法可用于连接不同的边缘革蜱基因序列,为嵌合蛋白免疫抗蜱实验提供研究基础。(5)重组边缘革蜱GST免疫抗蜱实验。本研究以Dm GSTm1为对象,构建原核表达系统,检测边缘革蜱各个阶段和雌蜱不同吸血状态及组织器官内Dm GSTm1基因表达变化和GST酶活性变化。将重组Dm GSTm1(r Dm GSTm1)通过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和纯化其重组蛋白,通过His标签亲和层析法有效回收和纯化,经Western blot分析验证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并在实验兔上进行免疫抗蜱效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r Dm GSTm1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其酶活性为10.81±1.22 U/mg prot;相对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同,吸血行为可以诱导雌蜱Dm GSTm1的上调表达和GST酶活性的上升(与未吸血状态相比上升>4倍)。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r Dm GST具有很好的抗原性,能够诱导实验兔产生较高滴度的免疫抗体(1:102 400-1:204 800)。接蜱实验结果显示,r Dm GST免疫组回收饱血雌蜱的平均产卵量降低25.4%(t检验,P<0.05),虫卵孵化率降低20.3%(t检验,P<0.05),总免疫抗蜱效果为43.69%。
其他文献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享有国际盛誉,这不仅因其制度、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卓有成效,而且也是因为德国主动通过多种方式成功地构建起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的国际传播体系。在传播主体上,德国形成了以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为主,其他社会机构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格局;在传播内容上,德国以本国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职业教育的标准、职业教育人员的资格以及职业教育研究的制
病历摘要:许×,男,5岁,于74年9月16日以高热抽搐急诊入院,诊为肺炎合并心衰.经用红霉素、氢化可地松、毒毛旋花素K等治疗,己见好转.但患儿于18日早突然发现便血,随即便血不止,病情转重,经内、外、儿科会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激素,采用维生素K、安络血、六氨基己酸、输血补液、强心、兴奋呼吸等积极治疗,疗效不显,仍便血不止,稀黑便从肛门自流,无法控制,日达600~700ml,病情危重
期刊
为解决郑州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交通工程顶管群隧道变形控制问题,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手段,揭示了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顶管群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建立以数值模拟为基础、以隧道管节接缝允许张开量和结构线形允许最小附加曲率半径为控制目标的既有顶管隧道沉降控制标准,并通过现场监测印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沉降控制标准制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盾构以37°交角斜穿施工时,
66岁,女。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关节炎等既往史。因便血、意识障碍、左半身麻痹而入院。大量柏油样便、血红蛋白5.1g%、红细胞272万、白细胞17400、CRP4+、BSG30/hGOT692、GPT631、LDH2750。心电图:Ⅲ、AVF 导联出现异常Q 波、S—T 段抬高。内窥镜检查:胃角部出血性溃疡。入院后,经输血、吸氧、意识状态改善,但患者突然死亡。尸检见心脏破裂,左冠状动脉回旋
期刊
小肠重复畸形多发生于回肠末段,往往累及一小段回肠。典型的重复畸型是正常肠管与重复肠管有共同的血管供应及共同的壁,因此在治疗上应连同正常肠管一并切除,但不适用于长段的重复畸型,为的是保存小肠长度避免产生短肠综合症。过去处理长段重复畸形的方法是: 1.尽量切除重复肠管的肠壁,保留完整的共同壁,烧灼剩余的粘膜。 2.于重复肠管上行多数切口,力求切除重复肠腔内的全部粘膜。特别是异位胃粘膜,以避免发
期刊
郑章清医师:病人男性,48岁,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两个多月来背痛进行性加剧,体重减轻,体检无阳性体征发现,B型超声波发现上腹部有一实体性肿块,既往有黄疽性肝炎病史。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性胃炎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胆道出血,胃癌出血等。本病例从病史和体检都不支持以上诊断。因为尽
期刊
本文报告二例小儿烧伤后严重消化道出血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获得治愈。例1为烫伤22%面积,伤后10天开始出现柏油样大便并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血色素下降至4.4克%,例2为烫伤20%面积,伤后5天出现呕血、便血,血色素持续下降至3克%,加用中药三天后出血控制,第23天突又复发大量呕血、便血。治疗方面除一般对症措施包括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及加强创面处理外,按中医辨证,例1及例2后
期刊
目的分析广州市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推进广州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专项工作。方法抽取240家工业企业2019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并开展现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和工作场所,进一步开展主动监测。分析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结果监测的240家企业中,大、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分别为5、32、149、54家
张某,男,51岁,工人。1979年1月8日初诊,自述大便下血,先血后便,持续不断已达30年。1962年曾确诊为“6点肛门部破裂”,屡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无改善。中医辨证:患者平素嗜辛辣香燥之品,饮酒无度,效湿热内蕴下移手阳明大肠经,灼伤阴络,故见先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