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半身”到“梨花体”——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初,“下半身”理论引起的论争表明网络诗歌论争时代已经到来,2006年9月,“梨花体”事件席卷互联网,网络诗歌论争被推进到公众视野。本文从具体的论争个案着手,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对发生在这七年间的网络诗歌论争进行梳理,试图找出其实质问题,认清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的意义及局限。 第一章总述七年间网络诗歌论争的大致情况,并从影响力、话语权、诗学观等三个层面分析网络诗歌论争的成因和关涉的实质问题。多层面的分析结果说明,推动网络诗歌论争的动力是多方面并彼此纠结的,网络诗歌的向前发展,也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 第二章深入到具体论争的细部,理清论争发生的前因后果。详细考察了“下半身”论争、“韩东沈浩波之争”、2002年的三大争鸣、“垃圾派”论争、《极光》论坛的诗歌论战、“谯达摩林童之争”、“低诗歌”命名之争、“梨花体”事件等八次具体的网络诗歌论争。在考察八次重大论争之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这些论争看成一个整体,注重论争之间的彼此联系,对七年间网络诗歌思潮的成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将探讨的焦点集中于引发论争的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指出网络给先锋诗学表达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但其“拒绝深度”的批评模式和大众传媒的缺限也容易给先锋诗学造成伤害。论文重点分析了先锋诗学中出现的“肉身化”、“破坏性”、“崇低”等三大倾向,认为“肉身化”写作对当下诗歌写作中陈腐的“中老年”特征进行了一次重大冲击,但客观上也迎合了“消费社会”的功利性;“破坏性”力量带来了一股强悍的诗歌写作潮流,解构、反讽、审丑、怪诞等写作手法形成了一种粗暴的美学风格,但也引发了诗歌写作新一轮的戏噱和狂欢;“崇低”将诗歌写作再度引向“地面”,重举批判现实的大旗,拆解虚伪的假面,但其借助网络所强调的“政治性批判”和对写作“政治禁区”的突破正让它面临沦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危险。 结语指出,一个自由的网络诗坛已经渐渐呈现出来,但仅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它必须更加成熟理性。 这七年间的网络诗坛是一个热闹、喧嚣的战场,研究者应当从喧哗的表相中找出论争的实质问题,使其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从而提供一些经验,让网络诗坛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采用非接触式测距方式,可实现在回转窑的工作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使回转窑窑体变形误差从传统的停机检测过渡到定时或实时监测,以降低回转窑的停机率,并可避免重大事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新年好!2002年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对接的第一年,中国人民是在激动和担忧中度过的。2002年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
期刊
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智利著名女作家。她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爆炸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魔幻现实主义“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在欧洲更是被誉为“穿裙子的马尔克斯”。她的代表作品《幽
传统的焦炉上升管有很多缺点,其中主要的缺点是焦油-石墨沉积在阀箱的壳体内和阀的表面上.当清除阀上的沉积物或者更换报废的阀箱时,需要大量的劳力.如果不及时清除它们,就会
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上,吴祖光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剧作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富含浓郁的诗情。吴祖光的话剧是中国话剧民族化过程中的成功探索。戏曲对吴祖光话剧创作的影响是
期刊
当代的环境美学要求传统美学突破其狭隘的界限,将其研究视野扩展至整个环境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兴的环境美学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反驳和修正。一般说来,环境美学研究的对
阮赐元,研究员级高工,1954年9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1978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元件与材料专业,现为中国兵工学会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元器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盛会,距今已有50年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中共八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
中国迎来世界标准盛会在阔别12年之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又回到了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2002年10月22日~11月1日,第66届IEC大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