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碰撞中的同位旋效应和熔合反应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离子碰撞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基于重离子碰撞的输运理论,研究了重离子碰撞中的同位旋效应和熔合反应机制。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模型,在三种不同对称势下,研究了反应体系48Ca+48Ca和40Ca+40Ca,以及124Sn+124Sn和124Ba+124Ba的径向流阈能,发现径向流阈能表现出同位旋相关性,丰中子体系的径向流阈能较小。这一结果和零温时饱和点处的不可压缩系数,随着相对中子过剩的增加而减小,所满足的抛物线规律一致。径向流阈能的同位旋效应对不同对称势的依赖,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提取径向流阈能的同位旋相关性来确定核物质状态方程中的对称势,为实验确定对称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IBLE)计算了入射能量为600MeV/nucleon时的Ne+C,Al,Cu,Sn,Ta,Pb反应的碎裂截面。除了C靶,目前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只有Ta靶反应描述了实验数据中的奇偶效应。但理论结果很好地描述实验中发现的F碎片产额降低的现象。并根据同位素分布分析了F碎片产额减少的原因。研究了C与H,C,O和N的反应在50,80和100MeV/nucleon能量下的碎裂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碎片种类随着靶核质量的增加近似增加。对于C与C,O和N反应,能量从50到80MeV/nucleon时,碎片种类和一些碎片生成截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而能量从80到100MeV/nucleon时,碎片生成截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利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系统研究了不同弹靶组合生成相同复合核62Zn,76Kr和202pb的熔合反应。通过形变双中心壳模型计算得到的壳修正能量证明了熔合反应的入射道效应;理论计算所得熔合截面与实验符合较好;研究了几个反应体系的静态位垒,发现随着质量不对称度的增大,熔合位垒降低,不对称度大的体系熔合截面较大。由此,可以认为质量不对称度影响熔合过程,质量不对称度大的体系有利于复合核的形成。 研究了反应32S+208pb,34S+206pb,36S+204pb,38S+208pb熔合位垒,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现出关于Z1Z2/(A1/31+A1/32)的相关性。系统研究了八个丰中子和非丰中子熔合反应,发现丰中子熔合体系截面增强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丰中子熔合体系的静态位垒小于非丰中子熔合体系的静态位垒;通过分析动力学熔合位垒,发现动力学位垒与入射能量有关:动力学位垒总是低于静态位垒,在入射能量比较高时,动力学位垒接近静态位垒;随着入射能量的降低,动力学位垒将会下降。研究了熔合过程中颈部N/Z、颈部核子转移等颈部动力学行为,发现丰中子系统在颈部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中子转移,这将会降低动力学位垒,提高熔合截面。 通过研究产生复合核21690Th和22090Th的不同反应体系,发现原子核幻数的存在影响壳修正能量;计算得到的熔合概率与实验符合较好,反应82Se+134Ba和82Se+138Ba熔合概率与其他反应比较发现,中子壳封闭82Se+138Ba反应的熔合概率较大。结果暗示重体系熔合反应依赖于碰撞核的壳结构,中子壳封闭N=82促进熔合反应进行。
其他文献
本工作研究了四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石英管对1100eV、1300eV、1500eV三种能量电子束的导向作用,并把四种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四种石英管分别为等径圆柱形弯曲管、等径圆柱
硅漂移探测器(SDD,SiliconDriftDetector)的电容很小,一般为100fF~200fF。该电容主要由探测器的收集阳极面积决定,与整个探测器的有源区面积关系不大,因此探测器的电子学噪声很小,
准确获取大气光学湍流特性是湍流大气光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为进行大气光学湍流强度的直接测量,我们在大气光学湍流光纤测量技术的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光纤检测技术发展
以钙钛矿为基础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及其异质结构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量子相,理解这类关联电子体系中轨道变化所导致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探究了LaNiO_3晶体及其多种异质结中和其随层数变化时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主要结果如下:1、计算了立方相LaNiO_3晶体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与已有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符合较好。比较了DFT与DFT+U计算对电子
学位
近几年,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光学共振天线成为纳米光子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无线电通信中,人们用无线电天线实现了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和导线传输的电流之间的转换;在纳米光学领
随着高能物理实验的发展,测量精度逐渐提高,使得理论计算考虑微扰场论高阶修正越来越多.而其计算的复杂和繁琐,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微扰场论的自动化计算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
学位
本文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模型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势、核子的费米子属性和两体碰撞做了系统改进,同时考虑原子核的壳效应,发展成为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
室温磁致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优点,是公认的气体压缩致冷的替代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项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能否获得具有大磁热效应的新材料。后者是近年来国际
立方Yb3Rh4Sn13结构的A3T4X13(其中A可以是Sr、Ca、La或者稀土元素;T是过渡金属;X代表Ge或者Sn)有丰富的对称性破缺基态。在这个体系的材料中已经发现了超导(SC)、电荷密度波
从阅读、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文的写作手法为例子,组织阅读材料,训练学生写作。这些阅读材料并非单纯的“人文内涵”的单一组合,而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形式,把握文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