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青年亚文化的风格旨趣及身份认同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立于2009年的“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原本只是一个出于对二次元内容的喜好而建立起来的网站,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处于“圈地自萌”的状态。基于此,在研究时,常常会把它和主流文化对立起来,强调它的“异质性”。近些年,一些主流文化媒介文本在B站得到了用户群体的好感和价值认同,突破了以往人们对这个群体原有文化身份的认知。作为一个青年亚文化平台,B站为什么能和主流文化和谐共处?本文研究以B站为例。选取16位B站深度用户作为访谈对象,采用文本分析、互联网田野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及批判式话语分析四种研究方法,结合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后现代理论、阿伯克龙比与朗赫斯特的观展/表演范式对B站平台进行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将在第一章完成。第二章梳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亚文化类型,对我国青年亚文化共同点作出说明。并从技术、社会、心理三个宏观层面考察B站的生成语境。第三章介绍了具有互联网基因的B站风格,并从中窥出我国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第四章介绍了B站亚文化与具有官方意识的媒介文本互动方式,及B站场域中需要遵循的话语规则。研究发现,我国青年亚文化和西方青年亚文化有本质的不同。青年群体在B站虚拟空间的亚文化实践,是温和的博弈和协商,是一场独具特色的风格表演。B站风格“抵抗”意味弱化使主流文化和亚文化话语有了接合空间。在历史文化、民族情感、爱国认同共识下,B站青年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具有内在认同和承续,两者是“异形同质”的。通过亚文化元素与主流文化文本拼贴,青年亚文化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可以有效“缝合”在一起。为了维护主流文化的“神圣性”,B站平台始终有微观权利的规训在场,它规定了个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并且这种权利不似伯明翰学派口中“集中”,它是流动的。它在B站的亚文化实践中意识形态认同不断被生产出来,亚文化认同接受民族情感召唤,并让位于爱国主义认同。
其他文献
罗兰·巴特神话学是基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提出的解读大众文化的理论,在索绪尔之外,还受到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影响。神话学主要体现在《神话修辞术》一书中。《神话修辞术》分作两部分,一部分为以随笔的方式对法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林林总总的通俗文化现象做出分析和评论,另一部分是一篇长文《今日之神话》,为当代社会神话理论的学理建构。巴特从语言学和符号学出发,分析了当代社会神话的二阶符
学位
汉语篇章句间关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借鉴汉语复句理论。本文借鉴修辞结构理论(RST),学习其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篇章的实际特点,尝试构拟出汉语篇章句间结构关系类型。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修辞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并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与难点、语料来源与说明等。第二章主要围绕汉语篇章修辞结构关系的构建展开,该章又分为五个小节
学位
许宝华、宫田一郎两位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古今文献著作和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各类方言词语编纂而成的大型方言辞书,1999年初版,2020年又出修订本。本文主要以《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下同)中的江淮官话条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各类江淮方言研究成果及相关工具书,特别是利用近代汉语里涉及江淮方言的通俗作品语料,并结合自己研究心得,对其收词、列项、释义、用字、例证等方面内容进行商补,希
学位
《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语录和论学书信的汇集,是其思想的精髓,也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文献。前人对《传习录》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都是围绕作者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展开。事实上,王阳明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传播思想时十分注重自身的言语表达,他的修辞传意的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传习录》为主要考察对象,参照王阳明的其他著作,着重从调音、选词、设格、择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传习录》的修辞特点
学位
语气词作为语法的一部分,其表义多样,功能丰富,在口语表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言语气词更是有独特的用法和特殊的语用价值。慈溪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属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2个小片。对慈溪方言语气词的研究拓展了方言研究内容,有助于认识慈溪方言的语法面貌,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以慈溪方言临绍小片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出发,对慈溪方言的语气词进行分类描写,分析和比较,并且讨论了其连用情况
学位
汉语表达时间信息除了借助时间名词、动态助词等显性方式,还可通过隐性手段,即句中无任何显性成分。本文以汉语位移句为研究对象,分类阐释汉语位移句时间的隐性表达,并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关于汉语位移句时间的隐性表达的习得特点,再根据习得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教学建议。因此,本文的主要两大部分是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本体研究部分阐述了汉语位移句时间的隐性表达。首先是对汉语位移句作了分类,根据主语是否是位移主体分为
学位
鲁迅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自创小说风格独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极大关注,然而学界对其翻译小说风格的研究却较少,对其翻译小说与自创小说风格差异的研究则更是非常少见,是一个可以填补的较大学术空白。本文以鲁迅翻译中期(1909-1926)出版的五部翻译小说与五部自创小说为语料,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数据和具体案例,对鲁迅翻译小说与自创小说的风格差异进行量化分析
学位
地理空间是作者生命体与地理环境之间互动体验的结果,杂糅了作者对一方水土的涉身体验。地理空间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转换时难免会失落或变形,需要译者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还原或重构。译者在转换地理空间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他的头脑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认知过程?这些问题既构成了翻译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域文学“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作为地域文学的典型作家,莫言在多部小说中构建了“高
学位
对话理论是俄国语言哲学家巴赫金的思想核心,该理论关注他者,强调对话双方的平等地位,尊重对话双方差异,关注对话的永恒性和未完成性。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译者、作者、读者与赞助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以差异为前提,以文本为基础的对话。因此,翻译过程不是静态、独白的,而是动态、对话的。将对话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能带来该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林语堂是深谙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作家、翻译家,也是集作者
学位
本文从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出发,研究这一时期戏曲中的侠女形象。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从文本层面挖掘侠女形象共有的内涵品质和独有的个性特征,丰富戏曲发展中侠女形象研究的内容,而且能全面把握朝代更迭之际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走向,窥探文人心态对于戏曲创作的影响。论文引言部分包括研究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明末清初”时间段的界定;“侠女”概念的界定;选取作家作品范围的界定。第一章探究了明末清初戏曲中侠女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