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记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含义是:与过去经验相关的一种记忆或是通过对情绪的刺激产生的一种或好或坏的记忆。音乐情绪记忆可表述为音乐审美者对过去音乐经验的一种编码和提取,也可以说是通过音乐刺激情绪,激发了审美者的某种经验而对记忆产生的某种影响。 目前对情绪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情绪记忆本身含义的研究,即情绪记忆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对情绪记忆的存在提出了几类假说和模型,如情绪记忆二维和三维模型,情绪记忆增强效应,情绪记忆权衡效应等;三是具体的实证研究,使用影片、图片或词语等刺激被试情绪影响被试记忆的实证研究,以及使用脑机制等现代的心理学方法对记忆进行研究。 本文对音乐情绪记忆研究的内容既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又属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同时对美学的理论也有一定的涉及。认知心理学提出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模型,对情绪记忆的结构划分提供了方法,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式。音乐心理学主要从音乐声音的认知组织、音乐反应、音乐经验和情感及审美反应等方面研究了音乐情绪记忆的可行性,为情绪记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从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入手,在情绪被影响的情况下研究被试的记忆。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有:音乐情绪的基本属类、音乐绝对论、音乐所知论等。美学层面上主要表现在实验中对音乐材料的筛选方面运用了相关的审美原则:艺术美审美的概念,在理论研究中探讨了黑格尔情绪激发说等。 在情绪记忆现有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有关的情绪记忆在心理学里很少采用音乐材料进行情绪的刺激来研究情绪记忆,多采用的是简单的图片、面孔、情绪词或者情绪感染强烈的影片进行刺激;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音乐对情绪的刺激,或是音乐本身的情绪性,注重的是听赏者的心理感受,较少从音乐材料出发对音乐记忆特征本身进行研究。音乐是“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模糊的语境”,并在实践中展开的艺术形态,在审美过程中对音乐材料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音乐的审美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过程,感性的情绪反应和理性的的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都是建立在音乐材料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本研究以情绪记忆为切入点,以音乐呈现的方式和个体的认知加工相结合,深入探讨音乐——情绪——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对音乐情绪性的分类,揭示音乐记忆的心理特点,为音乐教学和音乐欣赏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Ⅰ绪论。简要的阐述了本文的意义和目的,讨论了情绪记忆的研究现状和音乐教学过程中与音乐记忆相关的一些心理问题。 Ⅱ理论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从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的理论依据。为后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思路、假设和方法。首先对情绪记忆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详细的探讨了情绪、记忆之间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方法,确定了本研究的切入点-音乐呈现方式。之后通过现有的文献分析,确定了本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情绪二维模型为基础对音乐进行了情绪性的划分,使用实验法研究音乐如何影响情绪记忆。明确了研究的理论依据——情绪记忆增强效应,情绪记忆的结构模型。 Ⅲ实证研究。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部分。预实验第一部分是对作为刺激或背景的音乐的正、中、负情绪进行筛选,选取唤醒度和效价为中等的音乐作为实验材料。预实验的第二部分是对作为记忆内容的乐谱材料进行了评分,选取了难度为中等的乐谱材料。实验部分选用了非音乐专业的被试,分别对将音乐作为刺激和背景对被试进行情绪的刺激,研究情绪记忆的特点。 Ⅳ总讨论。探讨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对前面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反思。对实验效果进行了总的分析讨论。分析了本研究的价值、创新点和不足。 结论:音乐材料的正负性都可以对情绪记忆产生影响。通过对实验的内容分析发现,把音乐作为刺激的情况下,负性音乐刺激情绪后,记忆效果要略优于正性情绪。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但同样可以用认知资源理论来解释这一结果,记忆和注意的容量是有限的,正性的音乐刺激情绪会较多的引起被试的反应,会对听到的音乐产生一部分的注意,因此记忆效果要稍差于负性情绪记忆。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不占用注意资源的情况下记忆效果就好,因为实验中同样发现了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记忆效果是最差的,这可以解释为没有了刺激,就难以产生注意,只有对情绪有一定的刺激,引起被试注意才会产生情绪记忆。把音乐作为刺激与把音乐作为背景相比,作为背景音乐的条件下,记忆的效果最好。这一结论可以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来进行解释,人的左脑和右脑控制区域有所不同,左脑区域主要是逻辑推理、计算、阅读、记忆等内容,右脑区域负责的是空间关系、情绪、音乐等内容。右脑区域相较于左脑而言较难激活,只有对其的刺激达到一定的值或是情景,这一部分才会被激活,背景音乐对这一区域的激活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情绪记忆的效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