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轮旅游源于欧洲,盛于北美,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路径,是一种容量大、品质高的新型旅游度假产品,被称为移动在海上的度假村,具有探究海洋文明、感受各地文化、品味慢生活的旅游体验。自90年以来,邮轮游客年均增幅约7.4%,是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板块,近年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邮轮市场东移的趋势逐步显现出来。纵观世界各地邮轮港的发展历程,其承载的邮轮经济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更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渗透到城市经济之中,成为推动城市功能向纵深拓展的增长极核。邮轮港作为邮轮旅游航线网络的中转点和目的地,是邮轮旅游体系中最重要的设施,所在片区也成为塑造当地形象、展示民俗特色、促进文化交流的空间载体。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绝大多数的经济发达城镇集中于此,邮轮港的建设,有机会成为各大港口型城市提档升级的重要支点。作为一种以“行”为主的高端旅游度假产品,邮轮港区的交通流线组织对邮轮旅游的体验感至关重要。港区交通流线可分为两种:在邮轮港客运中心内部的交通流线和港区对外交通流线。对外交通流线是联系邮轮港客运中心与城市的媒介,其组织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保证邮轮旅客良好的出行体验、实现港城一体化的基础前提。国内学界对于邮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邮轮产业方面,对邮轮港区交通尤其是具体的流线设计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少量的研究也把重点放在邮轮港口客运中心内部的人行流线上,对外交通流线基本上以简单的经验积累一笔带过。就国内邮轮港口的实际建成效果来看,港区对外交通流线普遍存在通行不畅、导引不强、体验不佳的情况,再加上国内旅游人数增速较快,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冲突较为严重,不仅影响港区的景观环境,而且难以实现港城之间的有效互动。本文基于青岛邮轮港及腹地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实践,着眼于国内较有代表性的邮轮始发港,以其对外交通流线设计为切入点,在港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邮轮始发港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关系,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自身的出行特征、空间要求、景观营造等各项要素,试图探究邮轮始发港对外交通流线组织的原则及策略,拓展邮轮港建设领域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