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高等教育是启蒙思想的产物,然而随着工具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获全胜,大学精神在技术理性、功利主义的侵蚀下慢慢退化,高等教育逐渐演变成技术教育,大学教育在发展中被不断地“实用化”和“外在化”。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理念也日益丧失其地位,学生的人文素养降低,丧失本土文化认同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文化批判精神。因此如果大学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专业教育,势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自我追求及教育自身富含的丰富意义。在这种背景下通时教育的开展与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并没有对通识教育做面面俱到地研究,而是选择通识教育的核心:通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通时教育中的人文课程设计为视角,依托课程论,对什么是通识教育、什么是通识课程、人文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通时教育的人文课程目标、人文课程内容、人文课程组织进行深入探讨,试图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需要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设计范式。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问题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它不仅可以拓宽通识教育的研究领域,而且可以为我国高校通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促进通识教育的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抛弃了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指导的课程论,试图打破通识课程中存在的二元论世界观,努力摆脱工具主义对课程的控制。借鉴“以人的完整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教育理念,构建通时教育的人文课程设计研究。文章从通识课程的客观基础、思想基础出发分析通识课程存在的土壤,走出了过去没有理论依据或借用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建立通识课程论的尴尬局面。在此基础上细致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课程的课程目标来源,提出了明确的人文通识课程目标;进而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整合出与之相适应的五大领域人文课程;并按照均衡性原则、顺序性及心理学原理,将课程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进行科学安排,注重深度与平面的视域融合,努力构建出具有生命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