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重庆滨江消落带景观设计策略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作为一座多组团式的山地滨水城市,其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既有横向的城市扩张,也有竖身的立体化城市开发,如对城市纵向空间的拓展,对山地坡地空间的利用。但在对滨水空间的塑造相对单调,因为消落带这一尴尬的土地,它的季节性等特征带来了多种问题,再加上直化和硬化的河流更是破坏了消落带的自我修复生态功能,导致消落带和人们的对话就变得可有可无,它没有发挥出它作为土地的特质。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滨江消落带的多段研究、对比分析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技术设计一个生态功能和空间使用功能的综合场所,为重庆市民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具有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沿江复合生态景观系统。这系统由恢复的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沿江线性公共开敞空间共同构成,并将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将建立一种新型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滨江岸线是最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丰富的滨江滩涂地、不同水位造成的景观平台、滨江道路等为城市塑造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在满足防洪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季节性滩涂地及消落带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永续、可持续的设计,设计出针对性的季节性的亲水平台、滨水栈道、漫步道、水滨公园、沙雕公园、崖壁公园等把整个城市滨水岸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多种功能汇集的人参与自然的亲水空间。  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主要是第1章首先绍了消落带的定义,再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重庆主城区滨江消落带研究现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及研究的内容及框架等,多方面阐述研究城市滨江消落带的急迫性。  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包括论文的第2、3章,第2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景观生态学、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原理、类型、方法、城市滨水景观等概念,并提取出景观生态学的原则;第3章主要针对重庆的多段滨江消落带进行全面的分析,区位、地形、气候、消落带生态结构类型与分布、特征、现存问题,比如,滨水区功能单一、观多样性弱、生态性的脆弱、护岸直化硬化,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各地区滨水景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高架桥下的滨水消落带等,再介绍消落带与城市设计的紧密联系;并对不同区段消落带的不同问题作了对应的对策分析。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包括论文的第4、5、6章,第4章详细的介绍了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研究城市滨江消落带景观,第5章对重庆主城区消落带景观的营造策略,提出安全性、生态性、文化性、功能化人性化的滨江消落带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第6章是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任何地方的滨水区域都是景观可持续性机能“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它的功能是景观中任何其他方式或场所都不能提供;而消落带是滨水区最大面积、又连接水-陆的敏感场地,其运载着多重重要的生态、人文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城市滨江消落带(河岸缓冲带)进行生态化设计将打破了以往普通的城市滨江公共空间的“隔断”式的常规模式,提供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增加人们的亲水行为,加强城市和自然(河流)的亲密度,达到可持续(永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车矛盾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人行天桥被越来越多的建设投入使用。人行天桥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
期刊
湿地园林是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是对传统园林形式的重要补充,是现代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建城市湿地园林景观是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解决当前城市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经济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流行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做为音乐创新的基础,著作权保护工作也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很多
今年以来,嵩屿电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敲响“心存侥幸、万祸之源”警钟,强化安全是“生命之魂、生存之本”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旅游目的地营销应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本文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其戏曲活动历史源远流长,戏曲种类繁多。据1980年普查,全省现存大小剧种达49个之多,约占全国戏曲剧种的六分之一。它们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妍斗奇,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7年以来,他们连续3年被巢湖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每年的千人负伤率大大低于省局和地方安全主管部门规定的指标。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为监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