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修补时机与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手术方式。在原发颅脑疾病治愈,颅内脑组织水肿状态恢复以后,原本具有治疗意义的颅骨缺损变成影响患者临床康复的病理因素。颅脑损伤之后的最初3个月一般认为是神经功能能和脑组织最佳康复时间。通常的观点认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的颅骨缺损修补时间在3-6个月。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患者颅内情况稳定以后应尽早进行颅骨修补。我们设计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寻找最佳的颅骨修补时机,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日照人民医院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拟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采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作为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将患者分为(1)早期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1-3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2)常规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3-6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3)晚期组患者开颅去骨瓣术后6-12个月接受颅骨修补术。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1个月(早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颅骨修补术前2天,去骨瓣减压术后18个月分别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le Index,BI)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后18个月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3分预后差;4-5分预后好。评分由专人负责。患者接受颅骨修补术后常规随访,进行定期神经功能评分,复查颅脑CT评价路骨愈合情况。患者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情况(移植后感染,骨瓣吸收不愈合,严重皮下积液)。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评价患者进行随访资料,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和GOS评分。结果: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总计586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并颅骨修补术。根据入选条件185例患者临床资料参与临床评价,根据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分为早期组59例、常规组78例和晚期组48例。随访失访21例,早期组失访7例,常规组失访9例,晚期组失访5例。纳入研究164例,男性93例,女性71例,年龄18-65周岁,平均45.36±5.81岁;早期组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8-64岁,平均44.94±6.23岁;常规组患者69例,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19-65岁,平均45.61±6.77岁;晚期组患者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83±5.98岁。三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43-89天,平均61.56±19.28天;常规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98-176天,平均132.83±30.95天;晚期组患者颅骨修补时间189-360天,平均267.57±60.45天。开颅去骨瓣术后1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17.85±1.89),常规组(17.75±1.38)和晚期组(17.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5,P=0.956)。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11.44±3.00),常规组(12.97±4.42)和晚期组(14.44±3.40),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8.473,P=0.000)。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NIHSS评分:早期组低于常规组(11.44±3.00 vs.12.97±4.42,t=2.119,P=0.036);早期组明显低于晚期组(11.44±3.00 vs.14.58±3.30,t=4.854,P=0.000);常规组低于晚期组(12.97±4.42 vs.14.58±3.30,t=2.037,P=0.044)。开颅去骨瓣术后1个月BI评分,早期组(59.42±12.42),常规组(60.13±12.33)和晚期组(58.42±1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9,P=0.772)。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BI评分,早期组(69.58±10.25),常规组(65.78±9.40)和晚期组(62.07±8.99),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260,P=0.001)。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BI评分:早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69.58±10.25 vs.65.78±9.40,t=3.199,P=0.002);早期组明显高于晚期组(69.58±10.25 vs.62.07±8.99,t=5.125,P=0.000);常规组显著高于晚期组(65.78±9.40 vs.62.07±8.99,t=3.827,P=0.000)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GOS评分,早期组(3.981±0.896),常规组(3.609±1.046)和晚期组(3.326±1.085),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5.045,P=0.007)。开颅去骨瓣术后18个月GOS评分:早期组高于常规组(3.981±0.896 vs.3.609±1.046,t=2.057,P=0.042);早期组明显高于晚期组(3.981±0.896vs.3.326±1.085,t=3.224,P=0.002);常规组高于晚期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609±1.046vs.3.326±1.085,t=1.373,P=0.173)纳入研究164例患者,总计发生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17.68%。其中移植后感染6例,骨瓣吸收不愈合8例(不包括因感染导致的不愈合),严重皮下积液15例。早期χ组并发症5例:移植后感染1例,骨瓣吸收不愈合1例,严重皮下积液3例;常规组并发症9例:移植后感染2例,骨瓣吸收不愈合1例,严重皮下积液6例;晚期组并发症15例:移植后感染3例,骨瓣吸收不愈合6例,严重皮下积液6例。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并发症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086,P=0.002)。晚期组并发症高于早期组(χ2=7.585,P=0.006);晚期组并发症高于常规组(χ2=6.264,P=0.012);常规组并发症与早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41,P=0.559)。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感染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684,P=0.159)。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骨瓣吸收不愈合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06)。晚期组颅骨修补后骨瓣吸收不愈合高于早期组(χ2=4.991,P=0.025)和常规组(χ2=7.069,P=0.008)。三组患者颅骨修补后严重皮下积液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26,P=0.382)。晚期组颅骨修补后严重皮下积液高于早期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31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临床预后;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显著降低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严重硬膜下积液、骨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应争取去骨瓣手术后3个月内开展早期颅骨修补;若无相关手术禁忌症,应尽量避免6个月以上晚期颅骨修补。
其他文献
笔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是贡井区一个业盐者(拥有两口小火),现将我知道的、访问的、传闻的有关自贡地区民国时期贩“私盐”和抢窃公、私存盐者的真实事情,作一记录,以飨读者。
<正>由于当前对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督历史较短,法规相对滞后,使各医院外来器械、骨科植入器械消毒灭菌环节管理不够规范,给医院感染控制增加了难度。从2008年以来许多省市
会议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是一种表格式的分析方法,它是为确定硬件的故障从可靠性分析中发展起来的。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可能导致事故的所有故障进行分析,是预防事故的一项
门店熬制各种养生粥和养生汤,让顾客免费品尝进行体验互动,由此达到带动饮片销售增长、带动客流增长、提高忠诚度和美誉度的目的,真正让"养生"概念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词汇数量和经验会不断增长,但句子理解却出现老化效应。以往在不同的研究中考察了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老化效应,只在语义上发现了明显的老化现象,即随
目的探讨研究集中收治分散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的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总结泰州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6月—2017年3月开展日间手术临床实践的过程,采取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临床能力
<正>目的研究发现,在西方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以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红肉)为特征的西方膳食模式不同,亚洲膳食模式以较多的蔬菜和谷物摄入为特点
会议
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音乐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的缺失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农村音乐教师缺失是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将
“郊野公园”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较新的绿地概念。上海为探索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将郊野公园定位为:“是指以本市城郊农村地区的基本农田、林地、绿地、水系、湿地、自
通过单基站RTK在铜陵市较大规模的一级导线控制测量中的实践,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