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理论视角下的《无声告白》悲剧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声告白》是80后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处女作,2014年6月26日由企鹅出版社出版。该作问世后好评如潮,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于同年荣登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榜首。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成员间所经历的情感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无声告白》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族裔理论、女性主义、身份理论、家庭教育上,还未有系统阐述隐藏在这些题材之后的“爱的问题”。本文以埃瑞克·弗洛姆主要在其《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爱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死因的分析,启发人们如何去爱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伍绮诗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小说《无声告白》的创作背景和媒体评价,总结了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无声告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介绍了埃瑞克·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提出背景,阐述了爱的理论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病态的爱”、“爱的实践”,最后简要概述了《无声告白》与弗洛姆爱的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序幕”——由于“与众不同”的外貌从小备受歧视的詹姆斯,在一次次融入美国社会的绝望挣扎中愈发自卑敏感,通过对这一性格缺陷的剖析,呼吁人们客观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博爱凝聚团结。第四章主要阐释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高潮”——詹姆斯和他的妻子玛丽琳由于沟通缺失导致的婚姻危机,探讨了维持夫妻关系和睦的“爱的要素”,即彼此之间坦诚的沟通和交流。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结尾”——莉迪亚以放弃自我为代价来满足父母过高的期望,通过对莉迪亚父母“施虐倾向”和莉迪亚“受虐倾向”的批判,指出父母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无声告白》的悲剧成因:父亲詹姆斯自卑敏感的性格缺陷引发婚姻危机,夫妻之间的不坦诚导致家庭关系濒临破碎,生活在这种氛围下的莉迪亚,默默承受着父母令人窒息的“爱”,最终迷失自我,选择自杀。为了避免类似家庭悲剧的发生,文章最后呼吁人们学会客观、理智、真诚地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其他文献
PC从当年的386、486……、Pentium 3一直发展至如今的Pentium 4,其性能已经不知道增长了多少倍.然而随着CPU主频像芝麻开花般节节攀升,我们盲目地跟随市场升级自己的机器的时
英语是当今世界一种多国、多文化、多功能的国际性语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前所未有
文章对2006-2007年婴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萧山区两年来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婴儿死亡情况的差异,结果为流动人口婴儿死亡率13.63‰,高于本地人口婴儿死亡率4.4‰,先天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A最近深受打击,她发现丈夫有点外遇的迹象,在常去的论坛里含愁带怨嘀咕了几声,马上就有人将那“小三”的博客找了出来。“小三”没有感觉到“敌人”逼近,尚在博客里大谈某已婚男对她穷追不舍的段数。小A一看情节,立即确定,此已婚男正是她的夫君。那些浪漫片断,也曾发生在她身上。没想到,丈夫又原封不动奉送给了别的女人。更让她崩溃的是,在留言中,她得知这些情节是丈夫从某部电视剧里学到的片段。当年他用它把小A的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尽管消费者的需求和政府的政策不断地推动第三代(3G)移动电话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的发展,但网络运营商仍然面对着种种技术挑战,难以提供既能提高业务利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对意义相近的同义词感到十分困惑。传统的词汇辨析法是通过查询词典等工具,凭借语言直觉、经验等方式辨析同义词。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传统的词汇辨
策划缘起rn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还有一句话也很流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那么,现在的女孩要嫁什么人呢?据国内某婚介网对“从事哪些职业的男性,对女性最有吸引力”的调查
2016年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甘惜分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0岁。甘惜分教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新中国新闻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