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动伺服舵机故障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伺服舵机是无人自主飞行器舵面操控系统的动力源,舵机的精确输出和可靠操纵对于飞行器安全稳定飞行至关重要,研究舵机故障的快速、准确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电动舵机故障识别主要是通过对舵机传感器输出数值进行分析,来建立故障与检测输出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故障识别。该方法依赖于舵机的数学模型,实际系统中由于舵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传感器受到干扰带来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舵机的精确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套基于神经网络的舵机故障识别模型算法,无需获得舵机精确模型,可以自动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首先,本文建立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舵机故障识别模型。针对舵机故障数据,将飞行器舵机实际故障测试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集,然后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模型分别对俯仰、左横滚、右横滚三种不同类型舵机各15种故障类型引入不同类优化算法进行训练和参数优化,并设置不同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与时间步长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出性能最优的LSTM神经网络配置。结果表明,三种舵机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LSTM模型能有效对电动舵机进行故障识别。其次,通过引入卷积层和池化层进行特征预提取,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建立了CNN-LSTM神经网络的舵机故障识别模型。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和池化层能充分提取数据特征并能降低数据维度,加快训练速度。因此,在原模型的LSTM层之前加入卷积层和池化层进行特征预提取,并在不同超参数下如卷积核个数、迭代次数、批量大小、卷积层和池化层尺寸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试验,遴选出最优超参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数据集情况下,针对三种舵机,CNN-LSTM模型相比于LSTM模型,不但提高了故障识别准确率,还提升了训练速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在不同信噪比噪声条件下,检验设计的神经网络故障识别模型的抗噪能力和鲁棒性。在LSTM模型和CNN-LSTM模型上添加不同程度的高斯白噪声,检验了不同信噪比噪声条件下两种模型故障识别准确率的变化情况。分别对LSTM网络层的输入添加BN层、对LSTM网络层的输出添加Dropout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STM和CNN-LSTM模型的抗噪能力较好,BN层和Dropout层(尤其是BN层)对三种舵机在不同信噪比噪声条件下的抗噪能力和鲁棒性均有提升。
其他文献
为了在夜间与日光下都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在路牌、机动车标牌等金属薄板表面印染了专用油墨,使其具有颜色种类多样、表面反光性强等特点。金属薄板印制时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要
双工器是共用天线的收发机系统链路中的重要部件,作用是保证发射和接收链路能同时正常工作,并实现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隔离。低噪声放大器作为双工器接收端口连接的下一级电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Resonant Micro-Optic Gyroscope,RMOG)是一种基于光学Sagnac效应的角速度传感器,是高精度陀螺实现微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重要途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谐振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源自肝内次级导管上皮或其分支的癌症,它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由于缺乏明显的早期临床症状,大多数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即使对符合手术条件
当代社会中,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交通拥堵也问题是交通科学与工程中的基础性研究问题。以信号控制为代表的现代交通
目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疾病负担逐渐增加。现代医学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在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有需要长期服药及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口服柴胡疏肝散、耳穴压豆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实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知识密集型群体具有创业创新的巨大潜力。全国及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完善创业制度环境,推动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本研
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的今天,人们对精确实时性的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室外定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得到广泛应用。室内环境比室外环境复杂,GPS等常用
图像内容中通常包含大量的文本信息。如果能够可靠准确地识别出图像中的文本信息,对于图像内容理解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由于拍摄条件和图像背景等条件的影响,其图像中的文本
本项翻译研究报告包括对《国际科学理事会非洲科学计划-全球环境变化》的英译汉翻译实践以及对翻译过程的总结。本翻译材料取自国际科学理事会官网,是一篇关于应对全球环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