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bSWP9与孢壁几丁质结合的分子基础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甚至包括人类。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最早发现的微孢子虫,因其寄生感染家蚕而得名。其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对世界养蚕各国都曾造成过毁灭性的危害,是目前蚕业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由于微粒子病对养蚕业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一直是蚕病研究的重点。  微孢子虫表面包裹着一层致密的孢壁结构,在微孢子虫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维持自身形态和渗透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也正是由于孢壁的特殊结构,使微孢子虫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受到了微孢子虫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孢壁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对孢壁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的初步探索阶段,而对孢壁构成机理的研究则略显不足。本论文以不同方法提取到的家蚕微孢子虫为材料,探究了在微孢子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作为孢壁结构的几丁质层和其中一个孢壁蛋白NbSWP9蛋白易位的过程;通过分段表达和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已证实与几丁质壳存在结合关系的孢壁蛋白NbSWP9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二者结合作用分子基础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家蚕微孢子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孢壁几丁质形成与孢壁蛋白NbSWP9分布情况分析以家蚕胚胎细胞(Embryonic cell line ofBombyx mori,BmE)体外培养家蚕微孢子虫、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纯化法以及胰酶消化感染N.bombycis的家蚕中肠组织三种方法得到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微孢子虫为研究材料,采用特异荧光标记的方法,初步分析孢壁构成过程中几丁质形成和NbSWP9蛋白表达分布的过程。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孢壁几丁质在早期孢子母细胞时期便开始形成。NbSWP9在微孢子虫发育早期(裂殖体时期)可被检测到较强的荧光信号,该时期核物质定位信号清晰,而几丁质壳不能被相应染料着色;几丁质层的形成晚于NbSWP9的分泌,并且其荧光信号能与NbSWP9的荧光进行部分共定位,未共定位的部分显示几丁质层在内,NbSWP9在外;而当几丁质层荧光信号逐渐增强,暗示几丁质层发育完全形成时,NbSWP9的荧光减弱。由以上结果推测,可能随着孢壁结构不断堆叠增厚形成致密层的过程,NbSWP9主要与孢内壁几丁质层通过紧密结合参与孢壁的形成和稳定,导致抗原表位的不充分暴露。  2.NbSWP9与孢壁几丁质结合的关键功能基序的鉴定通过对NbSWP9预测分析的功能结构域进行截短,构建了缺失几丁质结合基序的NbSWP9突变体,并以去掉信号肽的NbSWP9作为野生型对照,原核表达获得两个融合表达的蛋白;利用脱蛋白几丁质壳(Deproteinated chitin spore coats,DCSCs)验证经信息分析预测的几丁质结合基序是否在与NbSWP9和几丁质层的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缺失几丁质结合基序的NbSWP9不能与家蚕微孢子虫脱蛋白几丁质壳结合,进而说明NbSWP9的几丁质结合基序在该蛋白与几丁质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3.NbSWP9与孢壁几丁质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鉴定通过对NbSWP9几丁质结合基序中4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利用几丁质结合实验验证可能发挥重要功能的氨基酸位点。通过Overlapping PCR的方法成功构建4个NbSWP9的定点突变体: swp9-C206A、 swp9-C206A/G229A、swp9-C206A/N214A/G229A和swp9-C206A/N214A/V225 A/G229A。通过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表达菌的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SWP9-C206A原核表达蛋白以及SWP9-C206A/G229A原核表达蛋白。对以上蛋白利用几丁质结合实验对其与几丁质壳的结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WP9-C206A/G229A蛋白与几丁质的结合作用减弱,而SWP9-C206A蛋白与几丁质的结合作用相比对照组无差异,说明NbSWP9几丁质结合基序末位甘氨酸可能在该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通过体内和体外来源的微孢子虫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微孢子虫的几丁质形成和NbSWP9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分段表达的方法对孢壁形成过程中NbSWP9与几丁质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进行了探究。  
其他文献
节能和环保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问题,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更加剧了这两个问题的恶化。传统汽车燃料产生的能量只有大概35%转换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另外30%多以排气方式损耗掉了,还有30%在引擎冷却过程中被损耗。即使是现在发展的混合动力或清洁能源汽车,热能的损耗也很严重。因此,研究如何将这些废热回收利用是一项极其有益的研究工作。汽车热电电源系统由热电发电装置(由半导体热电发电器件构成)串接电源变换器构
研究中医不同体质类型(正常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湿热质)与HLAII类基因(DRB1、DQB1、DPB1)多态性的关系.根据中医体质理论将观察对象归类为不同体质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虽然其体积微小,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研究利用好微生物的资源,可以增强人类对预防疾病、提升经济效益。而土壤是微生物的大
伺服系统需要实时地对电机转子的位置与速度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电机的速度、转矩和位置。在普通的伺服系统里,经常采用的位置检测器件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旋转变压器。随着高品质伺服系统的出现,伺服系统对位置检测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正余弦光电编码器的出现为电机的高精度位置检测提供了硬件基础。通过对编码器的原始信号进行细分可以实现电机的高精度位置检测。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细分方法有这么四种:四倍频细
多能干细胞和转基因动物模型是研究发育生物学中关键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多能干细胞和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为新药筛选评价提供适当的
分布式发电系统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互补能源微网系统,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产系统以及储能装置等)的优势,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微网系统既可以运行在并网模式,也可以运行在孤岛模式,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因此,微网系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分布式互补能源微网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和并网逆变器的控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中三个多态位点是否与广西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DM)及其合并肾病(DN)的发生有关联。方法:进行病
该实验应用蛋白电泳(SDS-PAGE)、蛋白印记(Western-blot)等生物化学技术,对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MAPKs)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 )、蛋白激酶P38(P38)及其下
主氦风机驱动电机应用于核电运行系统,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它采用变频电源供电,变频电源具备良好的起动性能,因此在电动机的设计方面可以不优先考虑起动性能;它采用氦气冷却,由于氦气良好的导热性能,在电机温升方面,运行可靠性远优于空气散热。主氦风机驱动电机通用性很高,应用也更为广泛,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根据变频电动机特点设计了两种不同尺寸的转子槽形,通过电磁场及温度场理论对异步电动机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两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电力市场的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而这其中就包括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等新兴发电技术。核电由于其低污染、运行高效持久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的核电技术发展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其中的双屏蔽电机设计制造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双屏蔽电机磁场和损耗计算等直接关系到电机的可行性分析,而且对电机的功率因数、效率、运行时间、温升及其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