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史学思想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衡哲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美女学生,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作为五四时期世界史领域的知名女学者,陈衡哲的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和独特的女性视角。陈衡哲特殊的家世生平及美国留学的教育经历,以及当时中国史学发展趋向,皆对其史学思想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一定的影响。她的史学思想与当时学者相比,既有相同脉络,亦不乏独特之处。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女性学等多种方法研究陈衡哲史学思想,可以进一步了解陈衡哲学术观点,及当时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女性精神启蒙的源头,为我们现今的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及知识女性思想探讨,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使得陈衡哲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4岁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而且因为父亲认为她“早慧”,所以启蒙读物就是《尔雅》,以及他自己的历史地理笔记;在她8岁时更是让她背诵八大册的《黄帝内经》!虽然陈衡哲本人对于父亲的教育并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正是童年的家庭启蒙给了她牢固的国学基础,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不过,对陈衡哲求知之路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父母,而是她的舅舅和姑母。在他们的帮助下陈衡哲一心求学,考取了清华留美的资格,得以留学美国,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  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对于陈衡哲史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她的史学著作也主要是以西洋史为研究对象。1920年陈衡哲归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史》这些著作的陆续出版为她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尤其是《西洋史》,屡次再版,风行一时。  陈衡哲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学术渊源,也影响其史学思想的形成。从陈衡哲后来撰写的史学著述来看,她深受当时美国最风行的鲁滨逊新史学思想的影响,在历史的价值、观念、选材等方面都与鲁滨逊的史学思想基本一致。她的史学著作,分别从史学研究和史学教育两个方面凸显出其史学思想的内涵。在历史研究方面,陈衡哲秉持带有女性史观色彩的文化史观,强调历史的实用价值,认为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的总和”。在历史教育方面,陈衡哲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瓦莎大学的印记,注重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训练,主张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反对被动的“注入式教学”。  综观陈衡哲在历史观、历史价值观、史料观、历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无不显现其独特的视角。比如她对于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关注,多元的、宏观  的文化视野,传统史料观的突破等等,这些思想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颇具价值。  作为五四时期中国新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胡适与陈衡哲在史学思想方面有较多的共同点,他们的教育背景相似(儿时都受过良好的国学熏陶,青年时期都在美国留学),史学思想也不乏相同之处——都深受鲁滨逊派的影响,都试图把西方的史学思想介绍入中国。二者不同之处,胡适在学术方面涉猎极广,思想庞杂;陈衡哲史学著作不多,主要专注于西洋史研究。从二人史学思想异同点的比较中,可见陈衡哲史学思想的自身特色:对于西洋史学的创造性吸收;文史相融的学识素养;独具魅力的女性视角;崇尚文化、反对战争的和平主题。  长期以来人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陈衡哲“女作家”的头衔之上,对于“史学家”陈衡哲则少有注意。好在逐渐有当今史家开始对陈衡哲关注起来,杨翼骧、何芳川等当代史学大家在回顾中国世界史的发展时都对陈衡哲的贡献予以肯定,陈乐民还专门撰文介绍陈衡哲和《西洋史》。她的史学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既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也有时代的某些局限。陈衡哲对于唯物史观的看法似乎有失偏颇;而过于强调文化的作用在现在看来也不能说十分全面;其文中也有当时颇为流行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子。但是,这些局限,在其开创性、独特性的史学思想光环下,已经微不足道,或谓瑕不掩瑜。陈衡哲曾说,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人与事。同样,对于中国这位史学界的女先锋,我们也应给予其历史的、公允的评价。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印度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开始重视发展与东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主动实施
研制激光二维或三维显示器的研究者所面临的难题是高昂的成本。目前,激光显示器面临着价格便宜得多的传统技术的强劲竞争,尽管这些技术可能缺少激光图像的质量。只有降低价格,激
以现代学科为表征的整个知识的发展就是在一“学科关联”的辨析中突显各学科自身的活力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张力。在西方世界,历史哲学的合法性的现实基础也就来源于此,其深一层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公元705年,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敬晖发动宫廷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国号日唐。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韦后垂帘听政。公元710年
《明孝宗实录》是按时间顺序记载关于明孝宗在位时期(成化二十三年八月至弘治十八年五月)历史的编年体文献。正德元年(第1506年)始修,正德四年(第1509年)修成。全书共二百二
秋审是清代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它规定被判处“斩监候”或“绞监候”的犯人,并不立即执行,而是缓决,缓到第二年秋天再对其进行自下而上的复核。其复核程序大体有州县、臬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并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这成为新中国对外关系中前所未有的新形势,美国肯尼迪政府对中国粮食短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本论文
清末铁路的修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债筑路,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路权的回收。河南境内靠借外债建成的铁路有京汉(北京至汉口)、道清(道口至清化)、汴洛(开封至洛阳)三条铁路。因资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